与美国一样,中国同时存在PRRSV-1和PRRSV-2,且PRRSV-2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之前的研究中,PRRSV-2被分为9个谱系,其中85%的序列属于4个主要的谱系:谱系1、谱系5、谱系8和谱系9;PRRSV-1被分为3个亚型(亚型1~亚型3)。而在最近的研究中,基于1989-2021年期间报告的82237个全球ORF5序列,对PRRSV-2的遗传分类进行了更新,进一步分类为11个遗传谱系(L1~L11)和21个亚谱系(L1A~L1F, L1H~L1J, L5A~L5B,L8A~L8E, L9A~L9E)。
对GenBank上收录的2023年中国ORF5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PRRSV-2主要有4种不同谱系(谱系1、3、5和8),还出现少量PRRSV-1(图1)。目前,以类NADC30毒株为代表的谱系1病毒已取代HP-PRRSV病毒,成为中国的主要流行毒株。
PRRSV在中国的演化进程中,其遗传多样性主要是由PRRSV自身的高突变率(4.7~9.8×10-2/位点/年)和频繁的重组事件导致的,同时宿主细胞的突变机制(如RNA碱基修饰)也会引入突变,这些突变能够赋予病毒更强的传染性、免疫逃逸和更高的复制效率。PRRSV的低复制保真度和MLV毒株在宿主中的复制能力,导致了病毒的毒力返强或增加了与野毒株重组的风险,从而出现更具毒力的毒株。
该综述表明,PRRSV在中国迅速演化,PRRSV-2出现了4个谱系(谱系1、3、5和8),偶尔出现PRRSV-1毒株。目前,以类NADC30毒株为代表的谱系1毒株已取代HP-PRRSV,成为中国的主要毒株。不断出现的重组和变异显著增加了PRRSV的遗传多样性,增加了PRRS预防和控制的复杂性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