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在规模猪场中广泛传播,对经营成功至关重要。为了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需要深入研究其传染规律,尤其是免疫抑制性疫病的控制。该疾病多在夏秋季发作,症状明显,主要侵袭呼吸系统,容易传播,感染后致死率高,危害严重,威胁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发病原因复杂,需进行病因分析,制定高效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率。夏季气候高温潮湿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生长迟缓和死亡率上升。因此,对猪群的保健和防护至关重要,以减少经济损失。
1 病原
猪高热病是一种高热性疾病,它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病原体(例如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引起,可以以单一病原体感染、多个病原体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的形式出现。引发猪高热病的病原包括非洲猪瘟病毒(ASFV),导致高致死性出血性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慢性持续感染,对繁殖和呼吸道健康造成影响;猪瘟病毒(SCFV),导致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伴随高热;猪流感病毒(SIV),引发高热、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猪伪狂犬病病毒(PR),表现为精神症状;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PCV-II),导致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发高烧、腹泻、呕吐和呼吸困难;猪链球菌2型 (sS-II),伴随神经症状,可导致败血症和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PM),导致支原体病恶化,症状严重度因疾病不同而异,还有猪肺炎支原体,引发隐性支气管肺炎。
猪高热病在各生长时期均可发病,但多见于育成猪。表现包括高热、精神低落、食欲减退、呼吸困难、腹泻等。但不同生长阶段猪高热病的表现略有差异。如育成猪可能出现神经症状、呼吸道疾病,甚至呼吸衰竭。哺乳母猪表现为厌食、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呼吸困难。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死胎或产下弱仔,生殖功能损害。保育猪呈现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咳嗽、眼部分泌物增多、下痢或呕吐。仔猪可能伴有体温升高、精神低落、食欲不振,易感染其他疾病。
2 流行特点
该疾病不仅限于特定地区,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猪高热病的发病报告遍布大部分地区,尤其集中在夏秋季节。这主要是因为夏秋季气温较高,而养殖场内的通风和散热不够,猪栏内的密度很高,易受高温影响,进而导致热应激和免疫力下降。此外,一些管理制度和饲料喂养方面的不重视也导致了免疫力下降,从而提高了发病率。猪高热病通常呈现出阶段性暴发的特点。在同一养猪场内,首先发病的猪会在极短时间内传染给其他猪,使整个猪群相继发病。通常,猪高热病的发病周期较短,2~5 d内整个养猪场都会受到影响,大约8 d左右整个养猪场都可能受到感染。由于发病率极高,一旦发病,对养殖户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例如,母猪一旦感染猪高热病,流产率可能高达50%。猪高热病更容易在夏季、高温高湿地区暴发。该疾病不分年龄和品种,主要侵害育成猪、哺乳母猪和保育猪。一旦发病,该疾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一头猪发病即可引发全圈猪相继发病。病程长短不一,有的猪可能在一周内死亡,有的可能在一个月内死亡。猪高热病具有多种传播途径,包括粪-口传播、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猪密切接触传染源是最容易引发传播的方式。
3 防控措施
3.1 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强化生物安全意识,规范引种、人工授精和种猪管理。确保引进的猪和冻精没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进行病原监测,防止疫病传播。实施严格的消毒程序,对进出养猪场的运输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消毒,确保生物安全。保障饮用水的质量和卫生,定期对饮水管道进行消毒,以预防细菌繁殖。维持猪舍的通风换气系统,确保空气清新,减少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机会。对猪场周围环境和内环境进行安全评估,按照国家疫病净化标准,逐步在养猪场及其周边区域开展疫病净化工作。这意味着通过源头控制,减少疫病的传播。已经达到某种疫病阴性的猪场也需要继续严格管理,以预防再次感染。
3.2 饲养管理
确保饲料的全面和均衡的营养,特别是要添加足够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在炎热天气时,添加维生素和电解质可以减轻热应激,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采购高质量的饲料原料,确保没有霉变的成分,如玉米、麸皮、豆饼等。对于已经发霉的饲料或原料,必须根据情况处理,包括丢弃受影响部分,然后使用硅铝酸盐类吸附剂吸附霉菌毒素,以减轻其危害。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实施通风换气,保持猪舍的干燥和卫生。采用封闭管理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加强疫病检疫防疫措施,以预防疾病的传播。降低猪群受到的应激,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合理的转群、定期的疫苗接种、安全的剪耳断尾等。在生产中合理使用添加剂和抗菌药物,进行良好的猪群保健管理,以提高抗病能力。
3.3 免疫
针对多种潜在的疫病原,需根据实际场地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疫苗种类通常分为灭活疫苗和活疫苗。灭活疫苗相对更安全,但免疫期较短。活疫苗的安全性较差,但具有更强的免疫力和持久性。选择适当的疫苗是非常重要的,应特别注意猪蓝耳病的情况,避免使用不合适的疫苗。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当地疫病种类、疫苗类型、抗体产生速度和免疫次数等。免疫计划应侧重于防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同时要考虑应对细菌性疾病如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等的免疫。建立计划时可以参考农业农村部的建议,并根据特定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为提高免疫效果,需要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免疫策略,以确保免疫的持续有效性。例如,对于预防种公猪猪细小病毒病,应在仔猪8日龄时进行首次免疫,并每年增强免疫1次以保持足够的抗体水平。
3.4 环境消毒
在猪高热病的控制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处理病原体。对于一些强生存能力的病原体,例如猪圆环病毒,需要使用通过GMP检验的消毒剂,如进口的卤素类、过氧化物类和复合醛类消毒剂。消毒不仅需要关注饲养区域的卫生,还需要关注猪场周围的环境。这一过程需要养殖生产者积极合作,并得到政府的支持。最后,不可忽视的是,要对养猪场内的管理工具和设备进行全面消毒,特别是对于病死猪的管理工具和场地。这些工具和场地的清洁和无害化处理有助于防止疫病扩散,减少环境污染。必须在特定地点对病死猪的尸体、废弃物、剖检物等进行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粪便和污染物也需要无害化处理,与健康猪的粪便分开处理,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3.5 通风防暑
高温季节猪高热病多发,必须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首先,要定期进行猪舍的通风和防暑工作,确保猪舍的卫生,干燥和清洁。此外,也需确保猪群有充足的饮水,并调节水温,以有效地降低温度。这些举措可以帮助猪在高温条件下更好地适应环境,降低罹患猪高热病的风险。在高温天气下,应采取机械通风和物理降温措施来对抗高温。有条件的养猪场应该分别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两次监测,以准确识别本场可能存在的病原体。根据检测结果,结合养猪场的特点和流行病学数据,完善动物的免疫程序,并坚决执行。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猪高热病的发生。
4 发生猪高热病的处置方法
发病猪需要隔离,病死猪应深埋或焚烧。之后需要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杀,可使用福尔马林、碱性物质、次氯酸盐等商业性消毒剂对畜舍和器具进行彻底的环境消杀。发病区域的受污染饲料和饮水需要进行处理,可以进行掩埋或焚烧。被污染的猪排泄物可使用1%的氢氧化钠进行处理。对于初期症状较轻的猪,可以采取紧急措施,如疑似感染其他病原体的猪,紧急接种相关疫苗或使用中药退热冲剂来提高免疫力。此外,在猪的饮水中添加一些葡萄糖、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以增强猪的抵抗力。对于症状严重的猪,根据诊断结果可以注射相关抗血清或相关干扰素。还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如柴胡、金银花、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来辅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对于患有肺炎等继发感染的情况,可以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头孢进行辅助治疗。如果寄生虫感染引发了猪高热病,需要尽快进行驱虫工作。不仅需要对发病猪进行驱虫,还需要对整个猪群使用驱虫药物,确保猪场充分驱除寄生虫,以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5 用药方法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病,可以将免疫增强剂,如加康和强力霉素添加到猪的饲料中,并连续喂养猪群14 d。对于患病的猪,由于食欲下降,可在饮水中添加含维生素、抗生素、优质奶粉等的药物。另外,可以考虑使用混合复合试剂,其中包括抗病毒和抗细菌药物,将其添加到猪的饮水中,以预防细菌的再次感染。对发病猪进行精心护理,用复方柴胡注射液,头孢类抗生素或强力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样,为了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有效控制猪高热病,需要在饲料和饮用水中添加维生素和药物。特别是对于患病的母猪,可以考虑使用头孢氨苄霉素,按照体重比例进行肌肉注射,3次/d,连续5 d。此外,针对患病母猪,还可以考虑注射阿莫西林、鱼腥草和葡萄糖生理盐水,每头每d注射1 500~2 000 mL。
如果不能明确诊断猪高热病中的病毒或猪瘟等疾病,可以考虑使用痊愈过的猪血清或抗猪瘟病毒血清来进行疫病控制。这种方法涉及从健康母猪身上提取血清,然后注射给仔猪,以预防疫病的发生,每头仔猪注射2~3 mL。此外,针对那些已经感染但尚未表现出典型症状的猪,可以采用已康复的猪血清进行注射预防,每头猪注射3~5 mL。由于霉菌毒素对猪的免疫系统和抵抗力有很大影响,需要避免使用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还要特别留意饲料中的霉菌毒素问题。一种有效的处理剂是“脱霉素”,可吸附多种霉菌毒素,确保饲料的质量。对于明显霉变的饲料,务必立即丢弃,以减少后续处理的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猪因食用霉变饲料而引发免疫力下降的问题。
6 结语
猪高热病源于多种致病因素,包括不同的病原体和感染方式。因此,在控制和治疗猪高热病时,必须准确鉴定感染的具体病原体,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包括将抵抗病原体的维生素和药物添加到饲料和饮水中,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以及考虑使用猪血清等方式进行疫病控制。此外,要加强猪圈的卫生消毒,确保猪场保持清洁,为患病猪的康复提供良好的条件。对于患病猪,需要进行精心护理,包括每日注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