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近年来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的新特点!
来源:世泰微讲堂 2024-12-04 15:55:09| 查看:次 呼吸系统疾病一直是困扰养猪业发展的头等疾病,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新特点,供大家交流学习。
01
症状表现与体重阶段密切相关
A、60—80斤以下体重的小猪发生咳喘,一般都混合有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病毒性病原,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爆发,全身症状严重,伤亡较大,治疗需以抗病毒为主、治咳喘为辅。
蓝耳病对当前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自06年高热病爆发以来,大小养猪场谈蓝色变,再加上很多疫苗厂家的诱导以及相关部门不严谨的决策,大小猪场都开始抓蓝耳疫苗这根救命稻草,陆续开始盲目接种各种各样蓝耳疫苗,截止2012年左右蓝耳疫苗的接种量达到顶峰,当时连喂十几头母猪的根本不具备最基本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散养户都开始接种蓝耳疫苗,但短短两年时间,很多养殖户发现接种蓝耳疫苗以后,猪群没有达到期望的保护效果,于是从2014年开始又纷纷放弃接种蓝耳疫苗,导致蓝耳疫苗的接种户数成典型的正态分布型曲线。
将近十年的疫苗污染,再加上当时有的接种强制免疫的江西毒株、有的接种经典毒株、还有的接种变异天津毒株,另外有的只接种母猪,有的母仔同免,有的普免、有的跟胎免疫。
混乱的免疫程序导致当前各个猪场普遍蓝耳隐性感染,并且还不是一个毒株污染,造成仔猪不发病则已,一旦发病就是复杂的混合感染。
因60—80斤体重的仔猪多为混合有病毒的混合感染,针对散养户,临床上一般采取使用伪狂犬或猪瘟疫苗(采用哪一种疫苗要参考免疫程序常规免疫进度)紧急接种,干扰其他未知病毒的同时,用增强免疫的药物+替米考星+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防治继发感染;
但有的养殖户反映猪群发生咳喘后接种了伪狂犬疫苗,但防控效果依然不理想,这是有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①、猪场发生的仔猪咳喘不是由流感等疾病诱发蓝耳,而是蓝耳停免后8—10个月,猪群感染了蓝耳病,即蓝耳为原发病。
流感继发蓝耳病的仔猪体内免疫机制尚完善,紧急接种伪狂犬疫苗后,伪狂犬病毒能够表达对蓝耳的干扰作用;但蓝耳作为原发病的患猪,体内免疫机制已几近崩溃,即使接种伪狂犬疫苗也不能有效表达对蓝耳的干扰作用,只有直接肌注外源干扰素。
②、已蓝耳为原发病的患猪往往还潜伏感染有附红体、萎鼻、链球菌等慢性病,猪群一旦发病,即使紧急接种的伪狂犬疫苗能够表达对蓝耳病毒的干扰作用,但那些细菌性病原产生的各种各样内毒素、外毒素也足以导致患猪死亡。
所以以蓝耳为原发病的患猪具有不喘则已,一喘必死的特点,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等治疗咳喘的药物对其根本不起作用。
对于这类患猪必须配合使用VC注射液排除体内各种毒素也许还能捡回一条性命。因对发病猪群紧急接种伪狂犬疫苗干扰蓝耳或其他未知病毒,毕竟具有极大的风险性,所以,此种方法不适宜于规模化猪场。
规模猪场发生此种混感型咳喘之后,必须采取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检测出相应的病原,然后针对该种病原有目标性的紧急接种相应疫苗。比如通过PCR检测,测定患猪是蓝耳经典毒株感染,就要有针对性的紧急接种经典猪蓝耳疫苗,而不是盲目接种伪狂犬疫苗干扰。
B、60—80斤以上体重的猪发生咳喘,因自身抗体业已产生保护作用,对外界刺激抵抗力也相对增强,因此发生咳喘后,感染的病原相对单一,一般能够表现出相关病原的特症症状。
治疗需针对相应病原采取对因治疗+对症治疗的方法。如:确诊是传染性胸膜肺炎,就用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止咳平喘的药物治疗。
02
发生概率与畜舍环境条件和养猪理念密切相关
A、封圈是呼吸系统疾病爆发的窗口。
集约化饲喂模式与极为简陋的设施设备的矛盾,是制约生产性能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很多猪场没有最基本的通风设施,每年气温下降封圈时,都要出现一次咳喘疾病爆发高峰。
以后养猪,效益拼的不是经验,而是基础条件!如果您的产房连一个像样的产床都没有,冬天初生仔猪就跟随母猪卧在冰冷的水泥地面,您即使有几十年的养猪经验,也照样不能保证仔猪成活率。
大家得明白一个现实,牧原、温氏等大集团招聘的饲养员可不都是有几十年养殖经验的老养猪人,而清一色的是刚刚走出校门或退伍军人,他们没有养猪经验,但就是因为有最基本的设施设备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流程,才保证了优秀的PSY数据。
B、养猪理念决定发病率。
是养猪人都害怕疫病,但面对疫病不是溯根求源解决根本问题,而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或眉毛胡子一把抓,治标不治本。30头能繁母猪以下的养殖户关注度顺序:疾病治疗>饲料营养>预防保健>日常管理>设备改造>效益核算>动物福利。弊端是猪病越来越难治,母猪群基本老弱病残,赚一年赔一年。
200头能繁母猪以下家庭农场关注度顺序:预防保健>疾病治疗>饲料营养>效益核算>日常管理>设备改造>动物福利。弊端是疫苗越防越乱,每隔几年爆发一次大的疫情,赶上好行情虽收入不菲,但整体猪群生产性能不佳,潜力不足。
现代养猪业应有的关注度顺序:效益核算>设备改造>日常管理>饲料营养>预防保健>动物福利>疾病治疗。
03
发病后死亡率与免疫程序密切相关
A、母源抗体的影响:13周龄墙是母源抗体影响的直接佐证
一个猪场的免疫预防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母猪是母猪免疫程序,仔猪是仔猪免疫程序。
常见疾病的母源抗体也不是一断奶就没有了,一般都有特定的维持时间,比如乙脑可维持到150日龄。
①、个体发育过程中抗体的产生规律——决定抗体保护范围
胚胎晚期:IgM(“先头部队”);出生3个月:IgG(体内含量最多的“长程抗体”);出生4-6个月:IgA(粘膜免疫,“边防部队”)
②、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决定首免日龄圆环病毒:
张毅等(2012)的研究表明,10-20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最高并在20日龄达到峰值,30日龄后迅速下降,40日龄左右降至临界值。因此在14-20日龄免疫圆环病毒疫苗最佳。
蓝耳病:杜喜忠等(2012)的研究表明,蓝耳病母源抗体21日龄开始急剧下降,半衰期9天左右,在断奶前后母源抗体基本下降到临界值。
韩先桂(2011)的研究显示,通过14、21、28日龄免疫蓝耳病活疫苗的检测结果看出,14-21日龄免疫效果最好。
口蹄疫:玻余琼等(2012年)的研究表明,1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滴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对1-14日龄的仔猪有保护,部分仔猪在21日龄还有保护。
28-35日龄首免后21天时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于70%,28天后达到峰值86.7%,1个月后再免一次,则有效免疫抗体水平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逐渐降低,至5个月后已不能保护。
曾存芳等(2010年)的研究建议,对120日龄左右的育肥猪强化一次口蹄疫免疫猪瘟:1日龄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
母源抗体对1-28日龄的仔猪有保护,少部分猪在35日龄还有保护,但是,母源抗体的存在也是导致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验证明,应于28-35日龄对仔猪进行首免,可获得比较合格的免疫保护率要求:免疫程序不人云亦云,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免疫程序
B、疫苗污染:咳喘是混感表现最早、最多的症状
疫苗营销过度商业化,是养猪人的灾难!近一二十年,因疫病多发,某些养殖场把疫苗当做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于是,不管自己的猪群状态,不管当地流行疫病的毒株、不管是否具备不具备最基本的兽医卫生防疫条件?是疫苗就接种,因疫苗交叉污染,结果造成谁接种疫苗种类最多,谁的猪死的最多的现象。
选择疫苗的接种种类时,一定要考虑您的猪群是否是大小混群?您每一圈的工具是否专用?您每栋舍之间是否有消毒措施?要求:免疫简单化、时效化、有针对性。
04
混感程度与猪场生物洁净度密切相关
A、支原体的潜伏感染:是掘毁防护大堤的白蚁
支原体是近十年几乎所有养猪场一个阴魂不散的病原,因支原体属类菌体,疫苗产生抗体水平并不高,免疫操作还复杂;
垂直传播仔猪隐性感染,导致疫苗免疫无效;
造成肺脏部分坏死,不可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不易培养,临床检测又困难。
要求:净化支原体唯有淘汰母猪是最好的手段,
B、易忽略的萎鼻、肺丝虫和霉菌毒素蓄积中毒。
墙墙倒众人推,这些看似柔和的慢性病对呼吸系统疾病爆发所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
要求:细心发现、及时治疗萎鼻:首选磺胺,肌注无意义肺丝虫:硬化地面、清除蚯蚓;
伊维菌素+阿苯哒唑霉菌毒素:更换玉米,不要被各种各样夸大宣传的脱霉剂迷糊了眼睛!
萎鼻病原和流行特点:
1,病原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2,在病变组织中同时还可分离到放线菌、鼻炎支原体、巴氏杆菌、绿脓杆菌等。
3,许多国家的规模化猪场都存在本病,我国的一些猪场也有本病的报道。
4,外来品种的猪及其杂交后代对本病易感,我国地方猪种有较强的抵抗力。
5,猪群密集、通风不良、营养缺乏等诱因,均可导致发病率上升和病情加重。
6,本病一旦传进猪场,不易扑灭,很难断根,在猪群中传播缓慢,不时出现新病例。
临诊表现:
1.哺乳仔猪:原发性肺炎→剧烈咳嗽→嗤鼻→呼吸困难→死亡。
2.断奶后至成年猪:喷嚏→吸气困难→鼻流粘液→脓性、带血→摇头→拱地→搔抓或磨擦鼻部。
3.病程较长者出现鼻甲骨萎缩、颜面变形。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