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1、临床症状感染伪狂犬病毒的猪只因年龄的不同,临诊症状也有很大的不同,新生仔猪一旦感染本病毒,常突然发病,急性死亡,死亡率高达100%,发病仔猪体温升高,高出正常体温2℃~3℃,食欲废绝,精神高度萎靡,神经症状明显,最后衰竭而死,病程1~2天。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逐渐降低,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可出现呕吐和咳嗽等轻微症状,一周左右即可康复。怀孕母猪可出现流产、木乃伊胎和死胎等症状,产出的弱胎一周之内便死亡,本病在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都可发生,种公猪出现繁殖障碍性疾病,使种用性能降低或丧失,还可导致育肥猪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现象,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2、剖检特点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一般无特征性病变,对流产胎儿或急性死亡的仔猪进行剖检,可出现淋巴结出血、肿大、坏死,扁桃体坏死,肾脏出现白色坏死点,脑充血、出血、水肿,脑脊液增多等症状。
3、诊断
(1)初步诊断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作出初步诊断,如需确诊此病,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对病毒进行分离与鉴定,PCR技术,兔体接种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乳胶凝集试验(LAT)。但是鉴于养殖场的技术和设备还不太完善,最常用的方法是后两种,有各种各样商品化的试剂盒出售,不需要特殊的设备要求,方法操作简单,因此较适合于基层兽医防疫工作者和规模化养殖场临床兽医使用。
4、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猪伪狂犬病一旦发生,控制该病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目前猪场面临的现状是在疫苗免疫的前提下,加强饲养管理,实施自繁自养的繁殖模式,全进全出,感染伪狂犬的猪只应及时隔离并淘汰,另外还需加强环境管理,做好有效的消毒措施,减少病毒的蔓延。
(2)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接种猪伪狂犬疫苗,对于不同年龄的猪,程序也不一样,应分别对待。仔猪的免疫程序:仔猪出生后用伪狂犬基因缺失苗进行超前免疫,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初生仔猪超前免疫猪伪狂犬gE基因缺失苗1.5头份(3毫升):肌肉注射1毫升,两个鼻孔各滴1毫升,接种后1.5~2小时后食初乳。仔猪的二免日龄是根据伪狂犬缺失基因抗体的阳性率和合格率下降的趋势而制定的,这样可有效地填补免疫空白期,育肥猪42~50日龄,免疫猪伪狂犬gE基因缺失苗1.5~2头份(3~4毫升):肌肉注射2毫升,两个鼻孔各滴1毫升。妊娠母猪的免疫程序:在母猪产仔之前进行1~2次免疫,免疫时间为配种后75~95天或产前20~40天。
二、猪伪狂犬病的净化
伪狂犬病毒属于高度潜伏感染的病毒,在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应激下很可能暴发疾病,众多发达国家已经制定并启动了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我国陈焕春等人系统的提出了我国的伪狂犬病根除计划。基因缺失疫苗和相应的诊断试剂盒配套使用使猪场净化甚至根除伪狂犬病提供了技术保障,基因缺失疫苗的种类很多,目前使用最多的是gE基因缺失疫苗。
控制和净化伪狂犬病的三阶段法。
准备阶段:对要净化该病的猪场普查其常规抗体和鉴别诊断抗体,了解本猪场的疾病流行情况和免疫合格率,采用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灭活疫苗对猪群进行免疫,知晓免疫后的猪场情况,以便制定在下一阶段的免疫程序。
控制阶段:按照准备阶段制定的免疫程序对猪场免疫伪狂犬gE基因缺失灭活疫苗,每半年对猪群进行抽样检查,当gE阳性猪比例下降到20%以下时,将血清gE阳性猪与阴性猪分开饲养,逐步缩小阳性猪群,另外,还需强化阴性猪群的隔离和监测,确定完全健康的阴性猪群。
强化措施:将分离出的阴性健康猪群进行定期抽样检查,将不合格的猪及时淘汰。如果连续三次检测阳性率都低于5%时,需要对全部猪只进行检测,然后淘汰所有阳性猪。三个月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复查,连续两次都为阴性的猪场以后每半年检测一次,如果复查结果有阳性且阳性率在1%以内,按照健康猪群的免疫方式进行免疫,阳性率高于1%且低于5%,需要对全群进行检测并淘汰所有阳性猪,阳性率超过5%,则需实施控制阶段的措施。
三、前景和展望
我国的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养猪业,生猪存出栏数和猪肉产量多年来居于世界前列,虽然我国是人口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养不如少死”,疫病问题历来是制约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尤其是像猪伪狂犬病这类繁殖障碍类的疾病。从伪狂犬病根除计划的实施情况来看,要想真正消除本病,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如畜牧兽医和生产人员等各部门的协调安排和执行力度。相信在众多兽医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净化伪狂犬病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