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由于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的存在,无论是养猪从业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在做着相同的一件事------生物安全。
在全民生物安全的大环境下,今年冬季养猪业却发生了高发于往年的口蹄疫和流行性腹泻,在多数地区用“平推”形容不为过。
对于该非正常现象,昨晚在求真农牧非瘟防控交流群进行了讨论,从讨论的情况看大家只是停留在表象问题,对于内在的深层次原因并未提及,如此下去再发是难免的。在通常情况下,讨论后我会做总结,可是由于总结需要时间,又有防控视频会议等着,所以就未做群内总结,希望用此篇文章专门解析,以供大家参考!
综述
大家困惑的原因有两个:
一、生物安全高于往年,为何还高发于往年;
二、用的往年同样疫苗,为何还高发于往年。
我们都知道,传染病发生的三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缺乏任何一要素疾病传播就会停止。生物安全就是通过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以达到保护易感动的防控目的,而疫苗是通过直接保护易感动物,也可以理解为同样是在消灭传染源(传染源究其根源还是由易感动物产生)的方式阻断疾病传播。作用于传染病三要素的生物安全和疫苗大部分猪场都在做,仍然发生了高于往年的情况,这是大家真正困惑的原因。
全民生物安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降低了环境载毒量,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疫苗的直接作用就是产生特异抗体保护易感动物,这也是大家形成的共识,如果说流行性腹泻疫苗的保护率低,多数人不会辩驳,但是口蹄疫疫苗的保护率大家还是认可的。
环境载毒量降低和特异抗体未能阻断传播,而且高发于往年,难道真的应了部分人的猜测是病毒发生了变异?但是综合临床和检测数据,没有证据表明有新的毒株产生!
那么,今年冬季口蹄疫和流行性腹泻高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共同分析一下!
分析
一、生物安全中的伪科学操作
生物安全,在非洲猪瘟发生以前,行业内鲜有人提起,只是见于学术文献或报告,更谈不上全面推广和执行。自从非洲猪瘟发生以后,特别是2019年以来,其在非洲猪瘟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才逐渐被大众认可和接受。上至学术专家,下到基层饲养员,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生物安全,当然也难免出现以兜售某种产品或理念为目的的向其他方向引导。
任何事,过犹不及!
生物安全虽好,但不科学的方案和不规范的执行,往往与防控目的背向而行。误操作是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中最大的漏洞,绝大部分猪场因此感染清场,为此求真农牧以《非洲猪瘟防控误操作》为题连载发表了15篇原创文章的进行分析论述,以求大家摒弃和剔除“伪科学”的生物安全防控误操作。当然,在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科普和技术推广方面,求真农牧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只能影响着一小部分可以影响到的从业人员。行业内,像求真农牧这样致力于非洲猪瘟防控的民间组织或团队不在少数,但缺乏组织性、统一性,所展现的力量有限(还有一方力量,虽然重要,但是形同虚设),这是整个行业生物安全“伪科学”误操作频出和整体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水平低下的原因,通过现在的高猪价即可窥见一斑。
有多少人把生物安全理解为消毒?又有多少人是在这样做?又有多少人是在“运用超大剂量、浓度的消毒剂”变态的做?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不同种类、浓度下消毒剂的使用环境?恐怕,此时大家的态度是只可以“过”,但不能“不及”!
举例带猪消毒:原则上,稳定的猪群不需要带猪消毒,在非稳定因素出现时才采用,但也要认真选择消毒剂种类、浓度和制定喷洒剂量、时间,以求达到消毒目的的前提下对猪群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在生物安全防控操作上,如此科学、规范操作的稀如牛角,无论猪群稳定与否选择5-7天“佛前许愿求心理寄托”式带猪消毒一次的却多如牛毛。而此种不规范的、高频率的、多如牛毛的带猪消毒,会为猪群带来哪些损伤呢?
无论是卤素类、氧化剂类、醛类、酚类、季铵盐类、酸碱类、醇类还是复配类消毒剂,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机体黏膜的刺激性,只是大小有区别。在我们不规范、高频率带猪消毒时,对猪群最大的伤害就是破坏了黏膜的完整性,黏膜下方就是结蹄、肌肉或器官组织,而黏膜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侵害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御屏障。黏膜完整性或功能被破坏时,意味着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大门已被打开,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可以长驱直入。对猪健康影响大小,依据机体黏膜被破坏的程度、频率和机体免疫力而定。
口蹄疫和流行性腹泻高发季节与过度生物安全的重合是高发于往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饲料原料飞涨种下的恶果
今年,除了高猪价的飞涨抢眼之外,就非疯狂上涨的饲料原料莫属了!
今天是腊月初一,多地区忙着备年货的猪场已经面临“无货可抢”的境地,价格已经被无视。如此情形,不计代价还抢不到的货,如何保证质量呢?
选购的原则一般是质量→价格→货源,而现在反过来了,变成货源→价格→质量。言外之意,只要有货,价格无所谓,质量更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货源太少,犹豫的过程货已经没有了!
当然,这种极端现象只是出现在了当下“备年货”,但是饲料原料疯涨却是半年以上的事情了。为此,求真农牧还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进行解读。《范卫彬‖论饲料飞涨与生猪存栏恢复的关系!》
虽然猪价高,但真正财务自由的猪场并不多,拆解贷款度日的猪场占多数。当财务紧张又遇上饲料原料飞涨,会催生什么呢?这个答案不难,就是劣质的饲料原料有了销售市场,积压的、难买的、变质的原料销路都不再是问题,而这些劣质原料的共性就是霉变率超标。霉菌毒素对于免疫系统的损害,恐怕无需我再多言!大家可以回顾全国一片“红”、一片“蓝”、一片“流”、一片“非”时多发生在猪周期的低谷期,此时长时间的低猪价促生了大家选择原料的何种心理!
霉变劣质原料在市场的大肆横行,其带来的结果就是降低了机体综合免疫力、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非病原性问题的增多,口蹄疫和流行性腹泻正值高发季节,无奈被黄袍加身成了真正的“赵匡胤”。
三、“寒冬”气候的催化效应
今年冬季是“寒冬”的言论由来已久,国外和国内官方媒体也多次报道。当然,作为经历者我们是深有体会,中央气象局报道多地区出现了近30年最低的温度也客观反映了事实。
低温造成的严寒,对于保温设备缺乏和措施不完善的猪场,意味着什么呢?产房温度升不上来、保育和育肥冻的扎堆,怀孕猪除了面对低温还要承受饮水和尿液造成的高湿环境,如此环境的猪圈令猪群对于病原的感染阈值会有什么变化呢?
多数场为此采取了补救措施,密封和升温是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可是结果呢?密封降低了空气交换量,升温加速了水的蒸发;空气交换量的降低,切断了水蒸气排出舍外的通道,会滞留在空气中增大湿度,水蒸气遇到顶棚的低温会液化成水滴再落回地面,如此形成了升温→汽化→液化→回地面降温→再升温→汽化的恶性循环。此时的升温多被用于汽化,而此过程空气质量是不断降低,低温高湿的环境进一步降低了机体生理舒适度。
当然,不是所有的场都在进行补救性措施,部分场做好了“提前亮”,可以做到通风和升温的兼顾。
寒冬带来的超低温天气降低了猪群耐受性是今冬口蹄疫和流行性腹泻高发于往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结
生物安全“伪科学”的误操作、霉变饲料带来的恶果和严寒天气降低猪群生理舒适度都是今年区别往年的情况,而这些情况无一不是在降低猪只耐受性!
猪群处在耐受性最低值时,高发任何疾病都不稀奇,稀奇的是我们重点不在提升猪只耐受性,而是用药物和疫苗等进行扬汤止沸式的误操作!
无论我们的方法如何正确,如果我们方向错误时终将注定以失败结局!
由于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的存在,无论是养猪从业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在做着相同的一件事------生物安全。
在全民生物安全的大环境下,今年冬季养猪业却发生了高发于往年的口蹄疫和流行性腹泻,在多数地区用“平推”形容不为过。
对于该非正常现象,昨晚在求真农牧非瘟防控交流群进行了讨论,从讨论的情况看大家只是停留在表象问题,对于内在的深层次原因并未提及,如此下去再发是难免的。在通常情况下,讨论后我会做总结,可是由于总结需要时间,又有防控视频会议等着,所以就未做群内总结,希望用此篇文章专门解析,以供大家参考!
综述
大家困惑的原因有两个:
一、生物安全高于往年,为何还高发于往年;
二、用的往年同样疫苗,为何还高发于往年。
我们都知道,传染病发生的三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缺乏任何一要素疾病传播就会停止。生物安全就是通过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以达到保护易感动的防控目的,而疫苗是通过直接保护易感动物,也可以理解为同样是在消灭传染源(传染源究其根源还是由易感动物产生)的方式阻断疾病传播。作用于传染病三要素的生物安全和疫苗大部分猪场都在做,仍然发生了高于往年的情况,这是大家真正困惑的原因。
全民生物安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降低了环境载毒量,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疫苗的直接作用就是产生特异抗体保护易感动物,这也是大家形成的共识,如果说流行性腹泻疫苗的保护率低,多数人不会辩驳,但是口蹄疫疫苗的保护率大家还是认可的。
环境载毒量降低和特异抗体未能阻断传播,而且高发于往年,难道真的应了部分人的猜测是病毒发生了变异?但是综合临床和检测数据,没有证据表明有新的毒株产生!
那么,今年冬季口蹄疫和流行性腹泻高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共同分析一下!
分析
一、生物安全中的伪科学操作
生物安全,在非洲猪瘟发生以前,行业内鲜有人提起,只是见于学术文献或报告,更谈不上全面推广和执行。自从非洲猪瘟发生以后,特别是2019年以来,其在非洲猪瘟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才逐渐被大众认可和接受。上至学术专家,下到基层饲养员,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生物安全,当然也难免出现以兜售某种产品或理念为目的的向其他方向引导。
任何事,过犹不及!
生物安全虽好,但不科学的方案和不规范的执行,往往与防控目的背向而行。误操作是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中最大的漏洞,绝大部分猪场因此感染清场,为此求真农牧以《非洲猪瘟防控误操作》为题连载发表了15篇原创文章的进行分析论述,以求大家摒弃和剔除“伪科学”的生物安全防控误操作。当然,在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科普和技术推广方面,求真农牧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只能影响着一小部分可以影响到的从业人员。行业内,像求真农牧这样致力于非洲猪瘟防控的民间组织或团队不在少数,但缺乏组织性、统一性,所展现的力量有限(还有一方力量,虽然重要,但是形同虚设),这是整个行业生物安全“伪科学”误操作频出和整体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水平低下的原因,通过现在的高猪价即可窥见一斑。
有多少人把生物安全理解为消毒?又有多少人是在这样做?又有多少人是在“运用超大剂量、浓度的消毒剂”变态的做?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不同种类、浓度下消毒剂的使用环境?恐怕,此时大家的态度是只可以“过”,但不能“不及”!
举例带猪消毒:原则上,稳定的猪群不需要带猪消毒,在非稳定因素出现时才采用,但也要认真选择消毒剂种类、浓度和制定喷洒剂量、时间,以求达到消毒目的的前提下对猪群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在生物安全防控操作上,如此科学、规范操作的稀如牛角,无论猪群稳定与否选择5-7天“佛前许愿求心理寄托”式带猪消毒一次的却多如牛毛。而此种不规范的、高频率的、多如牛毛的带猪消毒,会为猪群带来哪些损伤呢?
无论是卤素类、氧化剂类、醛类、酚类、季铵盐类、酸碱类、醇类还是复配类消毒剂,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机体黏膜的刺激性,只是大小有区别。在我们不规范、高频率带猪消毒时,对猪群最大的伤害就是破坏了黏膜的完整性,黏膜下方就是结蹄、肌肉或器官组织,而黏膜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侵害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御屏障。黏膜完整性或功能被破坏时,意味着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大门已被打开,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可以长驱直入。对猪健康影响大小,依据机体黏膜被破坏的程度、频率和机体免疫力而定。
口蹄疫和流行性腹泻高发季节与过度生物安全的重合是高发于往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饲料原料飞涨种下的恶果
今年,除了高猪价的飞涨抢眼之外,就非疯狂上涨的饲料原料莫属了!
今天是腊月初一,多地区忙着备年货的猪场已经面临“无货可抢”的境地,价格已经被无视。如此情形,不计代价还抢不到的货,如何保证质量呢?
选购的原则一般是质量→价格→货源,而现在反过来了,变成货源→价格→质量。言外之意,只要有货,价格无所谓,质量更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货源太少,犹豫的过程货已经没有了!
当然,这种极端现象只是出现在了当下“备年货”,但是饲料原料疯涨却是半年以上的事情了。为此,求真农牧还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进行解读。《范卫彬‖论饲料飞涨与生猪存栏恢复的关系!》
虽然猪价高,但真正财务自由的猪场并不多,拆解贷款度日的猪场占多数。当财务紧张又遇上饲料原料飞涨,会催生什么呢?这个答案不难,就是劣质的饲料原料有了销售市场,积压的、难买的、变质的原料销路都不再是问题,而这些劣质原料的共性就是霉变率超标。霉菌毒素对于免疫系统的损害,恐怕无需我再多言!大家可以回顾全国一片“红”、一片“蓝”、一片“流”、一片“非”时多发生在猪周期的低谷期,此时长时间的低猪价促生了大家选择原料的何种心理!
霉变劣质原料在市场的大肆横行,其带来的结果就是降低了机体综合免疫力、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非病原性问题的增多,口蹄疫和流行性腹泻正值高发季节,无奈被黄袍加身成了真正的“赵匡胤”。
三、“寒冬”气候的催化效应
今年冬季是“寒冬”的言论由来已久,国外和国内官方媒体也多次报道。当然,作为经历者我们是深有体会,中央气象局报道多地区出现了近30年最低的温度也客观反映了事实。
低温造成的严寒,对于保温设备缺乏和措施不完善的猪场,意味着什么呢?产房温度升不上来、保育和育肥冻的扎堆,怀孕猪除了面对低温还要承受饮水和尿液造成的高湿环境,如此环境的猪圈令猪群对于病原的感染阈值会有什么变化呢?
多数场为此采取了补救措施,密封和升温是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可是结果呢?密封降低了空气交换量,升温加速了水的蒸发;空气交换量的降低,切断了水蒸气排出舍外的通道,会滞留在空气中增大湿度,水蒸气遇到顶棚的低温会液化成水滴再落回地面,如此形成了升温→汽化→液化→回地面降温→再升温→汽化的恶性循环。此时的升温多被用于汽化,而此过程空气质量是不断降低,低温高湿的环境进一步降低了机体生理舒适度。
当然,不是所有的场都在进行补救性措施,部分场做好了“提前亮”,可以做到通风和升温的兼顾。
寒冬带来的超低温天气降低了猪群耐受性是今冬口蹄疫和流行性腹泻高发于往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结
生物安全“伪科学”的误操作、霉变饲料带来的恶果和严寒天气降低猪群生理舒适度都是今年区别往年的情况,而这些情况无一不是在降低猪只耐受性!
猪群处在耐受性最低值时,高发任何疾病都不稀奇,稀奇的是我们重点不在提升猪只耐受性,而是用药物和疫苗等进行扬汤止沸式的误操作!
无论我们的方法如何正确,如果我们方向错误时终将注定以失败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