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探讨
来源: 华派生物俱乐部
2024-08-22 15:02:44
查看: 次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猪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猪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繁殖系统。该病可导致脑脊髓炎、呼吸道症状以及种猪繁殖障碍,对不同年龄段的猪群均可感染。一旦发生,常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值得注意的是,猪伪狂犬病也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2017年以来中国报告了30例人类感染PRV病例,所有患者都出现了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死亡或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开展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不仅是国家动物疫病防控政策的要求,也是增效降本的有效途径。
01 猪伪狂犬病净化的必要性
1.1国家政策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家明确将“净化消灭”纳入动物防疫的基本方针。《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及其配套办法的通知(畜种办[2021]1号)要求,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和国家核心种公猪站必须开展对重大或重要疫病(包括非洲猪瘟、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监测与净化工作,以保持种群的高健康水平。目标是到2025年末,所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国家核心种公猪站达到规定的动物疫病净化标准,未达标者将被取消资格。
伪狂犬病净化的标准:
免疫净化标准(控制标准):要求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种猪和待售种猪在抽检中,猪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均为阴性,而gB抗体阳性率在90%以上;连续两年以上无临床病例,通过现场综合审查。
非免疫净化标准(净化标准):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种猪和待售种猪抽检,猪伪狂犬病(gE和gB)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停止疫苗免疫两年以上,无临床病例发生,现场综合审查通过。
结合目前我国现状,现阶段规模猪场达到免疫净化标准将是理想的选择。
1.2提高猪场效益的要求
猪伪狂犬病毒阳性场的PSY(每头母猪每年产仔数)通常比阴性场低0.5-1头。据牧原公司的数据,通过实施伪狂犬病净化,可以提高猪群成活率2%,日增重增加80克,降低料肉比0.1,从而使每头猪出栏的综合成本降低50元。
02 猪伪狂犬病控制净化的难点
2.1易感动物感染多
伪狂犬病毒可引起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感染发病,其中猪场容易接触到的老鼠、犬、猫等易感动物,它们的活动范围广,增加了疾病控制的难度。
2.2传播途径多
伪狂犬病毒在猪群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但也能通过粪口传播、精液传播、垂直传播,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2.3潜伏感染与终生带毒
伪狂犬病毒具有嗜神经性,能够迅速从黏膜上皮传播到外周神经,并最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潜伏感染。在家猪体内,该病毒主要隐藏在三叉神经节等部位,如嗅球、延髓,以及少量存在于脑干和脊髓。一旦感染,猪只将终生带毒。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受到应激时(如极端温度、高浓度废气、转群、长途运输、疫苗免疫、带猪消毒、肾上腺激素分泌、感染、发情配种、分娩、霉菌毒素等),潜伏的伪狂犬病毒可能被激活,并通过口、鼻或生殖道分泌物排毒。
2.4伪狂犬病毒在场内循环传播
伪狂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一些存在鼠患或者内部生物安全漏洞的猪场,特别是一点式猪场,一旦发生伪狂犬疫情,猪群可能反复感染和持续感染。育肥猪或后备母猪伪狂犬抗体水平低,容易感染发病,并大量排毒,是猪场伪狂犬病防控容易忽视的漏洞。
2.5经典株疫苗保护效力明显下降
自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毒在分子水平、致病力、血清交叉中和能力和疫苗攻毒保护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异。使用经典毒株制成的商品化疫苗的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这些疫苗仅能提供约60%的临床保护(2/5发病),部分免疫组甚至有20%的猪只死亡(1/5死亡)。因此,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开发同源性更高、对临床变异毒株具有更高中和抗体效价、提供更好临床保护,并能更有效地阻断伪狂犬野毒传播的新型疫苗。
03 伪狂犬病净化方案
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要根据猪场的设施设备、生产模式、猪伪狂犬病感染情况等情况,选择净化的技术路线和措施。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有如下关键点:(1)摸底调查;(2)监测方案;(3)疫苗选择;(4)程序优化;(5)净化方案;(6)生物安全;(7)生产管理;(8)认证维持。
3.1猪场摸底调查
系统地了解猪场的基本情况、生产状况、临床状况、免疫背景、猪伪狂犬病的感染和免疫状态。可参考华派生物俱乐部公众号微信文章——《猪场伪狂犬病毒感染状态摸底调查方法》。
3.2监测方案
收集猪场主要疫病的检测数据,特别是猪场伪狂犬病抗原和抗体监测结果,掌握猪场伪狂犬病的感染情况、gE/gB抗体或中和抗体的消长规律。采取防控措施后,需持续监测,评价防控效果,并优化防控措施。
3.3疫苗选择
伪狂犬病毒活疫苗可产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粘膜免疫;单独使用伪狂犬病灭活苗不能诱导在保护性免疫反应起主导作用的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CTL),肌肉注射灭活疫苗能诱导产生IgM和IgG;攻毒试验结果表明,灭活疫苗只能减轻临床症状,但并不能抑制排毒和散毒,这对于能潜伏感染的伪狂犬病的防控是不利的。伪狂犬病活疫苗安全性高,保护效果好;当伪狂犬病感染压力大时,“活+灭”联合免疫能提高免疫抗体水平。
2011年下半年,我国爆发新一轮猪伪狂犬病疫情,众多伪狂犬经典株疫苗免疫后的猪场也未能幸免。大量的研究表明,伪狂犬病毒发生了变异,经典毒株商品化疫苗只能提供部分保护,特别是在阻断感染和阻止排毒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
令人欣慰的是,华派生物与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合作研制的首个5基因缺失基因Ⅱ型变异株伪狂犬病活疫苗(TP株)——伪净泰获批上市。该产品安全,保护效果更好,是猪场伪狂犬病净化的有力武器。
3.4免疫程序优化
免疫程序的制定需要考虑病原的感染潜伏期、疫苗起效时间、疫苗免疫保护期等因素。伪狂犬病的潜伏期为2周,活疫苗的起效期约为1周。对于阳性不稳定的猪场,可以根据gE抗体转阳和gB抗体消失的时间点,结合临床猪群健康管理水平来制定免疫程序。建议在gE抗体转阳点前3~4周进行第二次肌注免疫,并再往前推4~5周进行第一次肌注免疫。
伪狂犬稳定场或阴性场的免疫程序根据中和抗体(或间接ELISA抗体)确定首免疫时间。首免疫日龄为中和抗体的2log2倍。如:28日龄的中和抗体为5log2,伪狂犬中和抗体半衰期为14天,则血清抗体将至2log2时,则首免日龄=28+(log25-2log22)x 14天=70日龄。
3.5净化方案
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是一项长期工作,净化方案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因素:(1)国家政策法规;(2)猪场生产模式和生物安全条件;(3)伪狂犬的感染状态和免疫状态;(4)种猪的经济价值,采取净化措施投入产出比;(5)生产目标、净化时限等。常用的方法有清群重新建群法、免疫检测淘汰法和免疫自然淘汰法(温和净化法),这3种净化方法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3.5.1清群重新建群法
多见于公猪站及GGP场等成本平衡后仍有效益的猪场,主要措施如下:
(1)清群:一次性全部清理场内所有猪群;
(2)猪场洗消:彻底洗消并空栏;
(3)生物安全控制:五流控制;
(4)引种:免疫合格的gE阴性后备猪;
(5)实验室检测:详细的入群监测计划、季度监测计划。
3.5.2免疫检测淘汰法
通过疫苗的科学免疫提高易感动物感染阈值,减少或阻断阳性排毒,当猪群gE抗体阳性率低于一定标准时,采用逐头检测,并淘汰所有血清学阳性动物,经过3轮以上的检测淘汰,最终实现猪群全阴性。主要措施如下:
(1)生物安全控制:五流控制;
(2)免疫程序调整:提高猪群抵抗力,降低病毒复制、排毒和散毒;
(3)适应生产模式:多点生产,批次化生产,分群饲养;
(4)公猪/精液处置:查情or供精,使用阴性精液;
(5)实验室检测:本底调查、检测淘汰。
3.5.3免疫自然淘汰法(温和净化法)
多数PRV阳性场采取的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通过强化免疫,减少/阻断伪狂犬病毒在猪场的循环;确保每次引进的种猪都是PRV阴性猪,通过母猪的自然更新,逐渐降低种猪群中PRV野毒阳性率。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净化方案操作简单,净化的代价小,但时间较长。该方法对疫苗的品质要求高,通过免疫要能减少/阻断伪狂犬病毒循环传播。
3.6猪场生物安全管理
猪场生物安全是所有疫病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也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健康管理措施。
3.7规范生产管理
分点饲养,批次化生产,1-2胎母猪实行分线生产,gE阳性母猪和阴性母猪分区饲养有助于伪狂犬病的净化。产房全进全出,保育舍和育肥舍优进全出,减少猪只交叉感染机会。做好猪舍温度、湿度、洁净度、密度、通风、光线的控制,加强饲养管理,提升猪群抵抗力。做好生产计划,结合母猪的更新,不断淘汰gE抗体阳性猪。同时做好蓝耳病、圆环等其他疫病的同步防控。
3.8认证和维持
经过3-12个月,不定期的监测,所有猪只的gE抗体均为阴性,认为达到免疫净化状态,可整理资料,申报伪狂犬病净化示范场或净化场。
猪场达到伪狂犬病净化状态或通过农业部的评估认证后,仍然要持续做好防控工作,并定期监测无伪狂犬病猪群的维持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