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胃溃疡是猪场四季均有发生的常见病,以夏秋季较多见。养猪生产中很多因素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知己知彼,防治有效!
01
环境温度过高时,猪群出现热应激导致胃酸分泌不足,胃内环境pH值升高,引起细菌大量繁殖进而引发胃溃疡[1];
02
饲喂方面问题,如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营养配比不均衡、使用了粘度较大的原料、不正确使用酒糟、粗纤维含量不足、饲料酸度过高或饮水中添加过量酸化剂、粉碎粒度太细(筛片孔径过小)等,会导致猪群抗应激能力下降,容易诱发胃溃疡;
03
传染性疾病如蓝耳病、猪瘟或寄生虫病均可造成胃黏膜充血、出血,从而引起胃黏膜脱落,易发生胃溃疡。其中猪瘟引发的胃溃疡特点是:溃疡处边界比较清晰,胃内充满酱油色血液或血凝块;
04
长期服用对胃黏膜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造成损伤,进而出现胃溃疡[2];
胃贲门与食管交界的无腺部是原发性猪胃溃疡(非疾病因素引发的胃溃疡)的主要病变区。该区域无腺体分布、无分泌功能,其内层表面复层扁平上皮细胞,特别容易受到酸性物质破坏和机械性损伤。正常情况下,胃无腺体部的复层扁平细胞能保护其下层含有大量血管的粘膜下层。这些复层扁平上皮细胞在受到胃酸严重侵袭时会发生凝结、死亡,导致表皮过度角质化而脱落。这一病变发生的时间很短,一般情况下几小时就能完成。角质化组织没有愈合能力。因此随着角质化组织的生长,逐渐形成有深裂缝的皱褶,最终形成裸露的溃疡面[3]。溃疡面形成后导致深部的黏膜下层组织暴露。在胃酸侵袭以及胃内容物的多重作用下,缺少外保护层的溃疡创口很快就会侵蚀到布满血管的组织层,导致黏膜下层血管出血(胃出血)。最终胃溃疡的病灶一直发展到由扁平上皮细胞所覆盖的整个贲门区附近的无腺部。一旦病猪采食,就会诱发胃底部盐酸的分泌。在盐酸的强烈刺激下,溃疡灶病猪食管反射性痉挛,出现呕吐现象。因此,临床上常能观察到发生胃溃疡的病猪出现吃了又呕、呕了又吃的现象。
猪胃溃疡的防控重点在“防”:
减少猪群应激
控制相关疾病
注意饲料原料的质量及饲料的粒径
确保饲料营养平衡,关注粗纤维含量
对于已发生胃溃疡的病猪则采取治疗措施。使用抗组胺药物,减少胃酸的产生,控制溃疡的纵深发展如肌肉注射西咪替丁注射液或雷尼替丁注射液。对于出现胃出血和皮肤苍白的母猪,肌注维生素K3注射液和安络血注射液。病程较长、极度消瘦的病猪建议淘汰。
01
环境温度过高时,猪群出现热应激导致胃酸分泌不足,胃内环境pH值升高,引起细菌大量繁殖进而引发胃溃疡[1];
02
饲喂方面问题,如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营养配比不均衡、使用了粘度较大的原料、不正确使用酒糟、粗纤维含量不足、饲料酸度过高或饮水中添加过量酸化剂、粉碎粒度太细(筛片孔径过小)等,会导致猪群抗应激能力下降,容易诱发胃溃疡;
03
传染性疾病如蓝耳病、猪瘟或寄生虫病均可造成胃黏膜充血、出血,从而引起胃黏膜脱落,易发生胃溃疡。其中猪瘟引发的胃溃疡特点是:溃疡处边界比较清晰,胃内充满酱油色血液或血凝块;
04
长期服用对胃黏膜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造成损伤,进而出现胃溃疡[2];
胃贲门与食管交界的无腺部是原发性猪胃溃疡(非疾病因素引发的胃溃疡)的主要病变区。该区域无腺体分布、无分泌功能,其内层表面复层扁平上皮细胞,特别容易受到酸性物质破坏和机械性损伤。正常情况下,胃无腺体部的复层扁平细胞能保护其下层含有大量血管的粘膜下层。这些复层扁平上皮细胞在受到胃酸严重侵袭时会发生凝结、死亡,导致表皮过度角质化而脱落。这一病变发生的时间很短,一般情况下几小时就能完成。角质化组织没有愈合能力。因此随着角质化组织的生长,逐渐形成有深裂缝的皱褶,最终形成裸露的溃疡面[3]。溃疡面形成后导致深部的黏膜下层组织暴露。在胃酸侵袭以及胃内容物的多重作用下,缺少外保护层的溃疡创口很快就会侵蚀到布满血管的组织层,导致黏膜下层血管出血(胃出血)。最终胃溃疡的病灶一直发展到由扁平上皮细胞所覆盖的整个贲门区附近的无腺部。一旦病猪采食,就会诱发胃底部盐酸的分泌。在盐酸的强烈刺激下,溃疡灶病猪食管反射性痉挛,出现呕吐现象。因此,临床上常能观察到发生胃溃疡的病猪出现吃了又呕、呕了又吃的现象。
猪胃溃疡的防控重点在“防”:
减少猪群应激
控制相关疾病
注意饲料原料的质量及饲料的粒径
确保饲料营养平衡,关注粗纤维含量
对于已发生胃溃疡的病猪则采取治疗措施。使用抗组胺药物,减少胃酸的产生,控制溃疡的纵深发展如肌肉注射西咪替丁注射液或雷尼替丁注射液。对于出现胃出血和皮肤苍白的母猪,肌注维生素K3注射液和安络血注射液。病程较长、极度消瘦的病猪建议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