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感性 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以猪、牛、兔、鸡、鸭、火鸡最为易感,春秋、性别、品种对本病发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以小猪、中猪易感性大些;绵羊、山羊、鹿和鹅次之;马偶可发生。溶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牛和绵羊肺炎、羔羊败血症。
2.传染源 病畜、禽和带菌畜、禽是主要传染源。在健康猪上呼吸道中常带有本菌,但多半为弱毒或无毒的类型;据海内学者调查结果显示,在30.6%的健康猪发现带有本菌,并皆为Fo型;屠宰猪扁桃体带菌率达63%。其他健康动物的上呼吸道也可带菌,在机体抵挡力降低时可发生内源性感染。
3.传播途径 主要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也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和吸血昆虫的叮咬感染。病畜(禽)通过其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器具及外界环境,经消化道而感染健康畜(禽),或由咳嗽、喷嚏排出的病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经吸血昆虫的媒介作用和损伤皮肤、黏膜也叮发生传染。当畜禽饲养治理不良,天气恶劣,使动物抵挡力降低时,即可发生内源性传传染。
4.流行特征 本病多为披发,有时可呈地方流行性。一般无显著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天气剧变、湿润、闷热、拥挤、透风不良、多雨时期发生较多;在南方大多发生在湿润闷热及多雨季节。一些诱发因素如营养不良、寄生虫 长途运输、饲养治理前提不良等降低了猪体的抵挡力,或发生某种传染病时,病菌伺机侵入机体内繁殖,而毒力增强,引起发病。这种以内源性感染为主的猪肺疫,呈披发性发生。在天然前提下很少能传染另外的健康猪。但因为细菌通过发病猪体后毒力可增强,仍可传染同舍健康猪,因此,不能忽视健康猪在传染来源上的作用。诱因作用促进本病内源性传染发生,发病率可达40%,死亡率5%左右。
5.发现历史与现状 于1878年Sollinger首先描述了牛巴氏杆菌病,在此之后,曾发现和描述过各种疾病和病原:有1 880年Pasteur的家禽霍乱,1881年Gaff’ky的家兔败血症,1886年Loeffer的猪肺疫,1887年Oreste和Armanni—人的水牛疫。1886年Hueppe通过比较研究以为这些疾病可以统称之为出血性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