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免疫程序是由疫苗的免疫学特性决定的 疫苗的种类、接种途径、产生免疫力需要的时间、免疫力的持续期等差异是影响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制定免疫程序时要根据这些特性的变化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3.免疫程序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某地区或养殖场在一定时期内动物传染病分布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若实践证明某一免疫程序的应用效果良好,则应尽量避免改变这一免疫程序。如果发现该免疫程序执行过程中仍有某些传染病流行,则应及时查明原因(疫苗、接种、时机或病原体变异等),并进行适当地调整。
二、免疫程序制定的方法和程序
目前仍没有一个能够适合所有地区或猪场的标准免疫程序,不同地区或部门应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和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对于某些地区或猪场正在使用的程序,也可能存在某些防疫上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因此,了解和掌握免疫程序制定的步骤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掌握威胁本地区或猪场传染病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 根据疫病监测和调查结果,分析该地区或猪场内常发多见传染病的危害程度,以及周围地区威胁性较大的传染病流行和分布特征,并根据动物的类别,确定哪些传染病需要免疫或终生免疫,哪些传染病需要根据季节或动物年龄进行免疫防制。
2. 了解疫苗的免疫学特性 由于疫苗的种类、适用对象、保存、接种方法、使用剂量、接种后免疫力产生需要的时间、免疫保护效力及其持续期、最佳免疫接种时机及间隔时间等疫苗特性是免疫程序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制定免疫程序前应对这些特性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一般来说,弱毒疫苗接种后5~7天,灭活疫苗接种后2~3周可产生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