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缺乏要素市场阻碍生猪生产能力调整。生猪价格从2007年到2011年,虽然也出现过阶段性下跌,但是整体上价格偏高,养猪户盈利水平高,吸引了大量投资。生猪生产能力一旦形成,如果养猪户彻底退出,在养猪生产能力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等要素市场没有建立的情况下,之前的投资将永远无法收回,遭受的损失更大。养猪户宁愿短期亏损,也不愿退出,生猪生产能力难以根本性调整。
第二,生猪生产经营结构变化尚未形成新的有效竞争格局。自2012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组织结构继续调整,散养户不断退出,规模化养殖不断发展,特别是一些资本实力雄厚的投资者发展规模化养殖,抗亏损能力明显提高。即使短期内亏损,仍然可以经营生猪养殖。一些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规模化养殖,比普通养猪户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市场生存能力更强。有些大规模生猪养殖企业在生猪市场价格形成中具有话语权,还能够根据短期内市场供求变化来影响价格并安排生猪出栏时间和进度,从而在生猪价格总体低迷的情况下“创造”有利形势。
第三,消费者对猪肉消费要求更高而生猪生产仍然没有摆脱对质量安全缺乏保障的格局。生猪消费市场已经出现分化趋势,质量安全更有保障的猪肉、国内本土化传统的黑猪猪肉等消费需求强劲,价格水平高,近年来生产能力提高明显,这势必会带来优质猪替代效应,出现常规的生猪供求相对过剩更加突出的矛盾。
当然,近年来生猪生产能力调整和市场供给调整,也受到政府调控和普遍养猪户(场)预期等因素影响。
三、生猪市场调控要与生猪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和其他农产品一样,市场调节下的生猪波动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当然,受到生猪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宏观经济形势和政府调控等多种因素影响,生猪波动周期价格上涨阶段和下跌阶段持续的时间及其价位高低波动幅度在每一轮周期中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自2011年9月份开始的生猪市场波动,期间季节性波动交替出现,从表象看似乎是生猪市场波动更加频繁和每个阶段缩短,从严格意义上说,自2011年9月份出现的生猪市场价位相对较低的波动阶段一直没有结束。显然,这一轮生猪市场波动持续的时间明显较长。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生猪价格的走势总体上不确定性在上升。但是,在养猪户调整生猪存栏量和结构,以及政府调控作用下,下半年或者9月份生猪价格是极有可能走出低谷。当然,如果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养猪户持续普遍亏损,散失对后期生猪市场的信心,下半年或者9月份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