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口中的“实情”是指什么?又为何不吃这里加工过的猪蹄?新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跟踪调查。
隐藏在仓库中的作坊
城乡接合部的来广营北路,很多民房都被租用为仓库,其中奶西村的一处大院,每天都有各地牌照的货车进出,但其中一处小院,却是白天大门紧闭,夜晚灯火通明。
在这里,有人进出都是拉开一条门缝,刚好容人穿过,大门就立即关闭。如果不是凌晨看见他们将猪蹄装车,根本不知道这户人家究竟是干的什么买卖。
8月16日凌晨3点,当大院里别的住户还在酣睡的时候,这间小院打开了大门。一辆“京P3”开头的红色面包车的车尾对着屋子大门,几名工人从屋内将一筐筐猪蹄搬运至车上。一连数天,这户人家都保持着这样的活动习惯。
作为同村村民,张伟说这个加工作坊刚搬来几个月,作坊里的人上午几乎都在睡觉,一般下午才有人开始活动。
“就是加工猪蹄,把从冷库批发来的猪蹄倒进屋里水池浸泡,弄白泡涨后再卖。”张伟说,他曾进过一次这小院,屋里有一个水池,当时正有人往池子里倒工业火碱和双氧水,搅拌均匀后,工人又将成箱的猪蹄倒进池子里浸泡。
张伟说,里面的人告诉他,猪蹄要在池子里泡好几个小时,火碱可以让猪蹄软化吸水增重,而双氧水则可漂白,让原本泛黄的猪蹄变得白嫩,“卖相好看。”
张伟说,这家作坊从玉泉营附近的冷库批发生猪蹄,那些猪蹄没有问题,但再添加火碱等化学物后,就变成“工业猪蹄”。
“火碱和双氧水都有强腐蚀性,哪怕残留很少,吃进肚子也会坏事,所以我们都不敢买。”张伟说,这里加工的猪蹄都成筐地往外运,目的地都是一些农贸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上的“美白猪蹄”
凌晨3点多,“京P3”红色面包车打响了引擎,出了院,驶上了来广营北路,20分钟后,来到北京朝来万通农贸综合批发市场,停在肉类大厅门口。
车上一筐筐的猪蹄,被搬运至肉类大厅5排11号摊位前。在市场内明亮的灯光下,这些猪蹄正如张伟所说,几乎个个鲜嫩白胖。刚摆下,就有顾客围拢过来,拿着大袋子挑选。
这些顾客显然是常客,他们跟老板聊天中,开口就说“要五十斤”、“八十斤”之类。看到记者只递过去几只猪蹄称重,老板一脸不乐意:“你就买这几个,太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