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日,央视曝光双汇收购使用瘦肉精生猪,引起轩然大波。此后,涉事的瘦肉精事件主角济源双汇一直进行停产整顿,直到6月初才重新恢复生产。在各地市场,这个昔日的国内肉类老大名誉扫地,大量双汇肉制品被退回公司。在省城济南,当时多数双汇专卖店被迫改换门庭,纷纷卖起了金锣、雨润、千喜鹤等其他品牌猪肉。
作为行业老大,双汇事件在造成企业减产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国内肉类市场的走势。
根据中投证券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双汇直到5月中旬恢复生产情况才有所好转,但发货量也只有“瘦肉精”事件前发货量的90%,其中西南地区恢复程度最差,只有50%。而此时,也恰恰是国内猪肉价格飙升时期。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份生猪同比价格上涨了40.4%,对CPI的贡献将近20%;6月份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37个百分点,占CPI涨幅的21.4%。
“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一业内人士形象地说道,这种大家耳熟能详的“蝴蝶效应”正在猪肉市场中上演。
“肯定与双汇事件有关联。”省城一品牌肉调价员一口咬定,当前肉价反常的高,与双汇事件发生后,市场出现暂时萎缩,猪肉滞销,对不少养猪户信心打击很大有关。
根据山东省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6月28日全省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每斤9.32元,而省内主要批发市场玉米平均价格为每斤1.13元,反映养猪盈亏的指标“猪粮比价”(即生猪出场价与玉米价格之比)达到了8.25:1,而一个月之前,该指标还是7.55:1。
按照我省2009年出台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猪粮比价在9∶1-6∶1为“绿色区域”,价格正常。目前,我省猪粮比价正在逐渐靠近“绿色区域”的上限。
临沂的养猪大户李秉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眼下他手里存栏的猪以小猪居多,“多数在七八十斤到一百来斤,而能够拿出手卖的、重量在200斤左右的很少”。据李秉承的了解,这段时间当地肥猪“很缺”,“能卖的存栏猪非常少”,至于原因,李秉承认为是前段时间生猪价格太低,打消了养猪户的积极性,各家纷纷减少存栏量,好多栏还空着,“现在行情一好转,大家又都忙着补栏了”。
而我省今年以来的生猪存栏数据也印证了李秉承的说法。记者了解到,从今年1月份至今,只有4月和5月期间,生猪存栏量有微小幅度的增加,其余时间存栏量均在减少,和1月份相比,6月份的存栏量减少了95.65万头。
与此相对应,屠宰量及上市量也有相应幅度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