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年产值惊人
知情人说,这种违规生意没有法律保护,想生存下来,做大做强,除了拼价格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壮大自身实力。这些人慢慢形成了“势力”,有了“老大”。在北京,一家地下灌装厂的负责人被圈内人称为“老大”,只要说出他的名字,立刻就会得到对方的礼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的厂什么牌子的桶装食用油都能做,而且都用厂家的真桶,有防伪,每天送往北京一些超市和商店,日产量大约10吨左右。他还经常到天津、河北,和供货厂商联络感情,甚至带队参观过江苏的精炼厂,学习先进的提炼技术。天津地区同样有这样一位知名人物,在“圈内”说话颇有分量。
一位曾做过多年“地沟油”生意的知情人说,北京有数千人从事这一行当,各有分工,合作紧密,年产值几个亿。
>>监管
众部门各管一摊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称,北京的餐厨垃圾处理还是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对违规清运单位的处罚权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则称,没有对餐厨垃圾违规排放的执法权,近年也没有相关执法记录。
北京市工商局表示,只负责进入商场、超市、批发农贸市场等区域的食用油检查,一般通过索票、索据的检查办法,了解厂家、价格等信息,至于卖的是不是“地沟油”需由质监部门判断。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却表示,基本依靠市民投诉、举报以及各区县和街道主管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员的产品抽检发现问题。近两年来,质监局未收到过“地沟油”的相关投诉。
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曾称,我国每年有300万吨“地沟油”流入餐桌,但不久又收回这一说法。一位卫生部权威专家对记者说,何东平都承认自己说的不对,为什么还要把这个问题看得那么严重?
截至发稿时,记者反映的相关问题已引起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公安部,以及北京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北京市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公安、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全面开展食用油生产加工、进货和使用环节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并着手研究案件线索的侦破和长效机制建设。
北京市表示,正努力构建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的长效机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餐厨废弃物的排放处理问题,大力提升餐厨废弃物的消纳处理能力,实现短运距、密闭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还将组织专家就食用油回流二次提炼行为开展检测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