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蓝耳病缺失存在新变异毒株

来源: 中国养猪网   2011-06-08 17:11:29   查看:  次

蓝耳病缺失存在新变异毒株[/page]

        当前蓝耳病流行有哪些特点?毒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年是否会暴发大流行?如何正确认识和防控蓝耳病?南方农村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PRRS灭活疫苗(CH-1a株)新兽药注册证书”与“PRRS活疫苗(CH-1R株)新兽药注册证书”的第一完成人蔡雪辉博士。

  南方农村报:蓝耳病对猪群有哪些危害?流行规律是什么?

  蔡雪辉:蓝耳病可引起种公猪精液质量下降,精液稀薄,精子活力下降,所配母猪返情率增高。引起怀孕母猪繁殖障碍,无乳症,弱仔率增加;可引起哺乳或保育猪的胸腺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免疫紊乱,使其他病原继发感染,导致死陶率增加。

  历年全国蓝耳病的流行规律各地有其各自特点,但总体流行规律比较类似,本病多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其发病率与季节和日龄关系密切,其中以6-7月份高发,春秋两季次之,即以高温高湿的夏季高发,冬季发病率较低。发病日龄逐步由保育阶段向中猪阶段转移。当继发病原较多时,临床表现尤为严重。发病特点表现为:1)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覆盖面广;2)呈现三高一低的特点,即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3)母猪发病以发热、便秘、厌食,流产率在20%以上为主。

  南方农村报:请谈谈近年来的流行情况与国内主要流行毒株。

  蔡雪辉: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由于五号病的流行,似乎蓝耳病的临床暴发趋缓,特别是近来哺乳仔猪腹泻病的流行,人们对蓝耳病的防范意识有所放松。但恰恰是蓝耳病发生过或者蓝耳病不稳定的猪场,腹泻与五号病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相对较高,因此,蓝耳病的防疫不容忽视。

  从目前实验室检测结果看,蓝耳病主要是变异毒株的感染为多,但仍可检到经典毒株的存在。国内已经分离到更新的变异毒株:在NSP2缺失1+29个氨基酸的基础上出现了NSP2缺失1+29+4个氨基酸的新毒株。13个省市的60份样品中检出48株PRRSV变异毒株(80%)。PRRSV变异株的分离与鉴定和变异毒株人工发病模型的建立试验证明PRRSV变异毒株是高热病的主要致病原之一。该分离株属于B

  群PRRSV的变异毒株与CH-1a株亲缘关系较近,与VR2332亲缘关系较远。人工发病模型的表明在30-65日龄仔猪复制了主要的临床发病特征。共感染试验揭示细菌对高热病发病起重要作用。

      南方农村报:有专家认为蓝耳病10年一变异,5年一流行周期。您认为呢?2006年大暴发后今年会不会大流行?

  蔡雪辉:PRRSV是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并且RNA病毒缺乏校对功能,病毒在复制过程中RNA合成时因点突变、删除、添加和取代而具有很高的突变频率,具有广泛的抗原变异能力,这种变异性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2010年已经在我国个别地区分离到更新的变异毒株。至于“10年一变异,5年一流行周期”的说法并不太确切。事实上从2006到2010年蓝耳病的流行就从未间断过。今年也不例外,但大流行可能性不大。

  南方农村报:疫苗的使用如何合理安排免疫程序?

  蔡雪辉:不同的猪场免疫程序各不相同,总的原则是种猪尽量少用蓝耳病活疫苗,原则上种猪应使用灭活疫苗,只有在感染压力加大时才使用活疫苗;仔猪蓝耳病活疫苗应在断奶后进行,先免猪瘟苗后免蓝耳病活疫苗,间隔一周。

  南方农村报:养殖户针对不同猪群免疫不同厂家的蓝耳疫苗,这种做法是否科学?会不会加快病毒变异或毒力返强?

  蔡雪辉:在生产实际中,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常常是母猪群免疫进口疫苗,小猪或商品猪免疫国产蓝耳疫苗。这种做法十分错误,往往是当前疫病控制效果不理想,也给将来病毒的基因变异和毒力返强埋下了隐患。疫苗种类繁多,使用混乱是造成我国蓝耳病长期肆虐的根本原因。2009年OIE公布的蓝耳病的流行情况图上看,只有中国和北美是蓝耳病高发区,也恰恰是疫苗种类使用较多的地区,而使用单一死苗或活疫苗的欧州和部分亚洲地区,近年来蓝耳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南方农村报:假如猪场正暴发蓝耳病或高热,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蔡雪辉:在谈措施之前应对蓝耳病和高热病有个明确认识,首先蓝耳病变异毒株是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之一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是说高热病就等于高致病性蓝耳病。首先在发生高热病的猪场有一部分猪场没有分离到蓝耳病变异毒株,同时有很多猪场长期存在蓝耳病变异毒株,但并没有高热病的发生。其次,临床上高热病暴发时,中大猪的死亡率较高,但在实验室很难复制这种临床现象,只是接种在70日龄以内保育猪,可以引起一定的死亡率,在实验室很难复制中大猪的死亡。2006年美国也发现相似的蓝耳病病毒NSP2基因缺失的毒株,但至今在美国没有引起高热病疫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