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双汇集团启动又一项围绕食品安全的一项措施——“2011·消费者走进双汇”大型体验营销活动。其目的一方面让广大消费者与双汇集团零距离接触,让更多的消费者到双汇集团生产现场看到一个真实的双汇,恢复消费信心;另一方面,也是打开了由消费者监督双汇食品安全的大门。
4月24日,首批来自郑州、安阳、漯河等地区的300名消费者,参观了双汇集团屠宰生产线、分割生产线、高温生产线、低温生产线、物流公司、双汇连锁店等。
双汇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杜俊甫介绍,双汇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立足于发展现代肉类工业,立足于创造百年双汇,立足于打造千亿企业的目标,双汇将一如既往地把“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高于一切”作为经营宗旨,全方位进行系统控制,筑高筑牢防火墙,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
“双汇集团生产车间全部依据国际认证标准设计,围绕车间设计搭建参观走廊,参观走廊与生产车间严格分离,既保障了生产的安全进行又对外开放了生产现场。”来自安阳的某张姓消费者这样评价。
据悉,此次“2011·消费者走进双汇” 大型体验营销活动启动仪式也是双汇集团邀请更多消费者近距离了解双汇的开始,双汇集团每年都会邀请数万消费者参观生产车间。像双汇这样公开透明自己的生产过程,定期邀请消费者参观生产现场,在中国肉类行业中并不多见。
开放工厂,是双汇内控的进一步专业化和精细化。
双汇内部目前的最明显变化是,内控体系更趋严苛,员工思想的食品安全意识更为深刻。据称,双汇正在将公司内部的垂直管理进一步专业化。第三方检测机构中检集团已经对双汇进行了全员培训,对质量内控体系的审查和完善,以及更为深度的介入,正在进行中。
事实上,强化内控,不仅仅是对瘦肉精事件的反思,更是双汇从500亿到1000亿的必经之路。
“双汇今后的发展还会继续坚持把主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在发展主业、做大主业的同时,发展相关产业,纵向做好产业链,横向做好相关产业,这样有利于食品安全发展与竞争。”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给予双汇的发展以更为明确的定位。
市场回暖,行业拐点
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双汇产品遭遇了下架、退货等,产品销售遭遇空前危机。不过,到目前为止,回暖迹象已经十分明显。
4月21日,双汇发展公告显示,全国各地产品已陆续上架销售,销售规模逐步提高。截至公告前,日回收货款9000多万元,已恢复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回收货款的72%。
而记者5月8日从双汇集团获悉,截至目前,已经有166个地区公布了抽检结果,显示双汇产品安全。
“尽管产品检测出来的是合格的,但是此次事件对双汇的品牌也是一次重创。我们集团管理层对此高度重视,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目前产品在全国的一些商场超市陆续恢复上架,现在产品上架恢复在九成以上,对于未来的市场前景,管理层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杜俊甫表示。
事实上,由瘦肉精事件而始,行业或将出现拐点
“二十多年来,做为行业龙头,在引领产业发展方面,双汇实际上做出了两件事。其一,改传统的热鲜肉为冷鲜肉的生产经营,引领中国肉类工业调整结构,开创了冷鲜肉类品牌,改变了传统的沿街设摊卖肉的做法。其二,由瘦肉精事件而始,双汇实施了瘦肉精头头检验,打破了现行的3%到10%抽检比例,再次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标准。”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不过,双汇的头头检标准,眼下并未得到推广。“一头猪的利润只有50元左右,很难有财力投入购买动辄数百万元的检测设备。”分析人士认为,“头头检的成本太高,一般的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承受不起。”
不过,尽管如此,由此或可引发中国肉制品行业的加速整合。
据悉,商务部此前已宣布在未来两三年中将现有的2.2万家生猪企业减少一半以上。此次事件必将加速国家对落后屠宰产能的淘汰,行业份额将加速向龙头企业集中。对于上游养殖行业,政府有望进一步推进大中型生猪养殖场的推广,降低散养及小规模猪场比例,从源头严控食品安全。大规模的养殖场有利于防疫和疾病控制,也有利于食品安全的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