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现在的双汇通过MBO已经成为一家外资企业。但一如既往的,万隆对掌控双汇有足够的自信,而他所做的每次抉择似乎都是对的。他引进了中国第一条冷鲜肉生产线,办了肉类连锁店,这两件事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肉类食品工业。在双汇发展过程中,即便其他很多行业有暴利可图,也曾有高管建议双汇投资高速公路、高新电子和房地产等行业,但这些提议都被万隆否决。与同行业的雨润食品的多元化相比,他始终坚守主业,“把这个行业给它做大、做专、做精、做强,做到别人不敢碰。”
“瘦肉精”事件爆发后,万隆接到员工最多的电话是“老板,顶住!”紧接着就是“我们下一步咋办?”万隆则以“双汇没做坏事,也不要怕事”来一遍遍安抚他的员工。
诚然,国家现有法律规定对瘦肉精的控制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前段,也就是说在生猪养殖和出栏环节。一方面,据称流入国内的瘦肉精种类多达十几种,而国内检测手段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国家对瘦肉精的检测执行的是抽检,“每年中国出栏有6亿头左右的生猪,全部进行瘦肉精测试是根本不可能的,人力、物力都需要大量投入,所以只能采取抽查的办法。”按行业规则,如果100头猪里检测出一头猪有瘦肉精,就把那一头猪给处理——这就意味着,只要是抽检,在概率上始终存在含有瘦肉精的生猪进入屠宰厂的风险。
对此,万隆说,根本没想到地方政府的基层动物检疫系统如此之瘫痪,如果政府不管好政府该管的事,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企业,最终导致的将是整个行业的宿命,双汇不是最后一个。双汇目前最要紧的是,进军全产业链,我们只能相信自己了。
但仅仅如此吗?瘦肉精因何被需求?“3•15”之前,此次爆发事件的济源双汇就曾被检查出来瘦肉精,但并没有引起他们足够重视。事实上,这个利益链条非常清晰。
据记者了解,国内几乎所有的肉制品大型企业,大都在生产线上设置了瘦肉率检测仪设备。“依据瘦肉率来核定生猪的结算价格,这一方式其实也是国际通行的惯例。”双汇集团有关人士如是说,“级别越高,对应的结算价格越高”。这就让瘦肉率这一检测指标,与牛奶加工厂对奶农要求检测原奶中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一样,成为最终账款结付时的主要依据。此时,瘦肉精就对不法商贩和养殖户形成高额的利润诱惑。
瘦肉精生猪可以多产瘦肉,这些多出来的瘦肉的价值,为不法商贩和养殖户提供了多赚“三五斗”的捷径。以双汇问题猪肉为例,加“精”饲料喂出的生猪,出栏价格比普通猪每公斤贵0.4元左右,以每头猪出栏时100公斤计算,一头猪能够多卖四五十元。这对中小型养殖户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尽管从生猪出栏、检测到屠宰过程中,有漏洞的长效安全机制,乃至监管失灵的地方政府都堪指责,但是作为食品安全行业企业,企业才是第一责任人。而行业通用的据瘦肉率检查指标给生猪定价的做法,无疑在整个“瘦肉精”链条中起到了“逼良为娼”的作用。双汇难辞其咎。
“万人道歉大会”
强硬的万隆,对自己,对双汇都未免太过自信了。2011年3月31日,双汇召开“万人道歉大会”。据说之前很多内部和外部人士建议双汇找一家公关公司进行危机公关,结果都被万隆否决了,还有人提议要有一个新闻发言人,万隆做补充发言即可,万隆却偏偏要亲自上阵。
大会出席者有双汇集团所有管理层成员、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媒体、投资机构以及券商等研究机构。这是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后规模最大、最隆重的一次公开会议。会议以万隆致歉开场。万隆说:“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这句话我讲了十几年。央视十几分钟的双汇瘦肉精报道,给双汇全体员工上了一堂深刻、代价巨大的安全课。”
会上,万隆至少3次向消费者道歉。他强调,双汇将每年的“3•15”定为自己的食品安全日,不仅如此,双汇将对生猪屠宰逐头检测,不惜每年增加检测费用3个多亿。“不安全的原料不供应,不安全的原料不使用,不安全的产品不出厂,不安全的产品不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