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行业点评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猪价反弹背后的供需博弈:二育狂欢下短期价格波动难改周期本质?

来源: 现代畜牧网、Mysteel 、卓创资讯、现代畜牧每日电讯   2025-11-02 11:23:51   查看:  次

  10月,国内生猪价格呈现出显著的“V”型走势,波动剧烈。上旬,市场标猪供应过量,外三元均价急剧下滑,最低触及10.6元/公斤,接近行业成本线,给养殖户带来较大压力。中旬起,市场形势发生转变。二次育肥养殖户集中入场,抢购仔猪进行二次育肥。同时,随着天气转凉,南方腌腊季提前开启,肥猪需求迅速增长。在这两个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猪价快速反弹。截至28日,外三元均价回升至12.4元/公斤,在21天内涨幅达17%,创下2025年单日涨幅最高纪录,反弹力度超出市场预期。

  此次猪价反弹是市场情绪与季节性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南方提前到来的腌腊季使大猪(140公斤以上)需求旺盛,成交价较标猪溢价0.82元/公斤,激发了养殖端压栏增重的积极性,导致市场短期内供需错配,推动猪价上涨。

  然而,四季度生猪价格的市场博弈仍然存在,供应端存在诸多压力,产能过剩、四季度出栏计划提升和出栏体重的“易涨难降”等仍在进行。

  新生仔猪可能呈“阶梯式增长”

  2024年是生猪养殖行业的“产能修复元年”。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能繁母猪产能快速修复,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突破历史新高,达到26头,仔猪产量大幅增加。

  进入2025年,新生仔猪量持续增长,同比增长9.59%,截至8月末,累计增长5.69%。按照生猪6个月育肥周期计算,10月至春节前,商品猪供应将呈“阶梯式增长”。以温氏股份为例,5月新生仔猪量同比增长12%,预示11月出栏量可能超出计划15%。这种增长趋势一旦形成,难以逆转,预示节前毛猪供应峰值即将来临,市场压力将显著增大。

  规模场出栏进度滞后引发“年末冲刺”

  上市猪企1-9月出栏进度存在差异。温氏股份完成率达85%,表现突出;而牧原、新希望等龙头企业完成率普遍在75%-80%之间,较正常节奏慢5%-10%。

  为实现年度目标,这些企业计划四季度出栏量环比增长10%-15%。牧原计划10-12月出栏生猪2000万头,占前三季度总和的40%。预计12月单月出栏量可能创历史新高,市场上“散户压栏惜售、集团疯狂放量”的博弈局面正在上演。

  出栏体重“易涨难降”暗藏供应增量

  10月中上旬,猪价大幅下跌,但出栏均重仅从123.5公斤微降至123.2公斤,降幅不足0.3%,远低于历史同期1-2公斤的调整幅度。

  原因在于当前标肥价差迅速扩大至0.8元/公斤,刺激养户压栏增重。散户期待大猪高价出售,规模场因前期二次育肥采购超计划,对标猪惜售,期望“养大卖贵”。

  据了解,当前50%的养殖户计划将生猪的出栏体重提升至130公斤以上。每头猪多贡献10公斤猪肉,节前潜在供应增量,这将对可达50万吨市场承受能力构成挑战,使后续价格走势更加不确定。

  标肥价差创年内新高:结构性分化加剧

  10月21日,标肥价差扩大至0.82元/公斤,环比增幅达105%,刷新年内新高。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在于大猪存栏量急剧下降,而标猪供应严重过剩。90-140公斤的标猪存栏占比达35.89%,占据市场较大份额;140公斤以上大猪存栏量仅占1.21%,创下五年以来最低纪录。

  这种供需结构失衡使得屠宰企业为获取大猪用于腌腊加工,竞相抬高价格。而标猪由于供应充足,陷入“价低难销”的困境,市场出现“大猪抢破头、标猪无人问”的两极分化局面,生猪市场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激化,行业面临较大压力。

  二育入场比例创新高,成推动猪价反弹的关键

  10月猪价波动中,二次育肥成为市场焦点。截至10月20日,华东、华中地区养殖户二育入场比例达25%-40%,西南部分区域更是突破60%。据估算,这些地区累计囤积标猪数量超过80万吨。

  二育户对春节前大猪行情充满信心,收购标猪时价格比市场价高0.3-0.5元/公斤,抽离了市场15%-20%的标猪供应,短期内推动猪价上涨,成为此次猪价反弹的关键因素。

  然而,这种行为也存在隐患。二育猪需时间育肥,预计12月中旬后集中出栏,恰逢规模场冲刺年度出栏目标时期。届时“双重供应洪峰”形成,将对市场承受能力带来巨大考验,猪价稳定难度增大。

  节后压力前置:养殖端的“囚徒困境”

  2026年春节较晚,在2月中旬。这导致生猪市场传统出栏周期压缩,养殖端面临两难局面。春节前是猪肉消费旺季,养殖户期望此时多售猪盈利,但今年春节延迟,节后市场需求将大幅下降。

  因此,养殖户普遍计划在1月15日前完成出栏。据卓创资讯测算,若将二育猪和正常出栏猪源叠加,1月生猪供应量可能同比增长25%,而进入腌腊季需求增幅仅约15%。供应大幅增加与需求小幅增长的失衡,使“量增价跌”风险增大,可能引发价格暴跌,给养殖户和整个行业带来挑战。

  10月猪价反弹是供需结构错配与市场情绪共同作用的短期现象。虽然短期内给市场带来积极影响,但从长期看,新生仔猪增长、规模场出栏压力、二育供应后移等因素使市场下行压力依然存在,节前行情为反弹而非反转。

  对于养殖端而言,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反弹时机,优化出栏结构是实现稳健经营的关键。在产能过剩的大周期背景下,“活着”比追求短期价差更重要,只有确保本金安全,才有发展机会。

  真正的周期拐点出现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繁母猪去化超10%,改善产能过剩状况,平衡市场供需;二是终端消费持续回暖,增加猪肉需求,支撑猪价上涨。在这两个信号明确之前,理性出栏、控制成本是养殖端应对市场变化的关键策略。养殖户应摒弃盲目跟风和赌行情的心态,运用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在困境中寻求发展,实现可持续经营。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