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政部官网,2025年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美方对华加征畸高关税,严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也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常识,完全是单边霸凌胁迫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2日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
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近期豆粕价格变化不大
进口大豆作为对外依赖性较大的品种,2024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比为21%,据卡普勒公司航运数据,未来几周将有超30船、约200万吨美国大豆抵达中国,需支付10%关税,而5月13日后抵达的15船、约80万吨大豆将面临94%(10%+84%)的关税壁垒。不过目前已经有不少进口的巴西大豆货船到达国内港口等待通关,在完成相关检验检疫后运输至工厂用于压榨,国内偏低的大豆库存将陆续得到补充,豆粕产量也将逐渐增加,供应紧张局面将陆续得到缓解,之后会向宽松局面转变。
受此消息影响,近期随着进口巴西大豆陆续到达港口,在海关完成检验检疫后运至工厂用于压榨,在目前良好的压榨利润驱使下工厂开机率逐渐恢复,豆粕产量将随之攀升,市场供应由紧张向宽松转变后,价格也随之回落,以南方地区较为普遍。
因此华南地区豆粕报价也只是出现试探性上调,最高报价也仅触及3100元/吨的价位,成交价格更是低至3000元/吨左右。随着近期部分工厂大豆到港,开机率回升后,价格更是出现承压,大部分都跌破至2970元/吨;即使今日出现上涨,市场成交报价也维持在3000元/吨。
但北方地区却出现分化,东北及华北地区因大豆库存较低开机压榨量少,豆粕价格却再次出现强势上行行情。特别是今日因工厂豆粕产量不及提货需求,工厂出现限量或者停止开单的情况,导致东北及华北地区价格上调70-150元,报价在3400-3550元/吨不等。
南美大豆产量大幅增长
“按照以往的规律,今年我国进口美国大豆量已基本完成,5—9月以巴西豆进口为主,国内短期供应不受关税影响。下一年度(2025/26年度)来看,我国全年大豆进口需求在1亿吨左右,近年来随着巴西产量快速扩张,目前巴西全年可出口大豆数量超1亿吨。即使在极端情况下,我国2025/26年可不进口美豆,全部采购巴西豆。”创元期货研究院分析师赵玉称。
与此同时,赵玉表示,当前正值南美收获上市季,天气对产量影响逐渐降低。截至4月5日,巴西大豆收割率高达82.4%,收获进入尾声,大豆出口高峰季到来;阿根廷大豆已有98.3%完成鼓粒,83.6%完成结荚,37.2%成熟,收割也正逐渐开启。
“巴西创纪录丰产带来南美大豆产量的大幅增加,本年度巴西产量预计将达到1.67—1.7亿吨,同比增产近2000万吨;阿根廷产量预计在4860—4900万吨,同比微增。二季度正值巴西大豆出口销售高峰期,国内库存压力及今年创纪录产量带来的出口销售压力,将令巴西大豆相较美豆在全球市场更具价格优势。”赵玉称。
此外,随着期货价格上涨,近期豆粕的库存也出现变化,上周五豆粕库存大幅下降,一改过去一段时间的累增趋势。据钢联统计,全国油厂豆粕库存57.91万吨,较上周减少16.89万吨,减幅22.58%;同比去年增加27.91万吨,增幅93.03%。由于4月上旬全国部分油厂存在缺豆停机情况,近期油厂开机率不足30%,压榨减少令豆粕库存出现短期下滑。
“3月以来,豆粕下游的提货速度持续放慢,日度提货量已从3月初的周均16万吨下降至当前不足12万吨。尽管豆粕期现价格不断上涨,但基差从3月初以来持续快速回落,下游策略以消耗前期库存为主,且延迟采购及提货,等待巴西大豆大量到港后基差进一步走弱。”赵玉称。
关税大战对豆粕市场影响或有限
针对豆粕期货后期走势,赵玉表示,由于继续加征美豆关税这一举措,对豆粕近端实质性影响有限,当市场情绪消散后,近月合约仍有冲高回落风险。而远月合约(四季度)利多预期难证伪,下一年度美豆种植面积预计减少带来的全球大豆供应收紧、叠加下半年巴西豆出口压力减轻后有提价优势,四季度全球豆系价格重心大概率抬升。
不过,南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周昱宇表示,此次关税加征对大豆和豆粕市场的影响体现为“短期波动、长期趋稳”。尽管中国后续对于美国大豆进口量可能大幅下降,但中国通过多元化进口、国内抛储及产业链调整,有望有效化解供应风险。豆粕价格在政策预期和南美丰产的双向作用下,或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整体对终端消费的影响有限。未来需关注北美天气、中美谈判进展及国内政策落地情况。
粤海饲料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不直接采购大豆,饲料生产所需豆粕均通过长期合作的专业供应商采购,且我国大豆进口已形成多元化格局,关税对豆粕价格无直接传导路径。公司通过产品技术研发持续实现原材料技术替代,有效降低产品配方成本,同时设立集中采购部门,实时关注国内外市场,削弱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公司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