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有钱的大企业将怎么养猪?无外乎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他们靠抢——依托资本快速抢夺地盘自建猪场。中国这么大,但由于政策的限制、环保的压力,能够用来养猪的风水宝地,实际上也并不多。因此,大佬们纷纷先下手为强,砸下巨资,与部分有意愿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地方政府签订合约,谋求长远蓝图。正大、温氏、正邦、天邦都很喜欢这一路径。
第二种,他们靠买——收购兼并现有的大型猪场。养猪的人很多,但在跌宕起伏的行情中赚到银子的养猪人其实并不太多。而在惨淡的2013-2014年价格低谷中,亏得一塌糊涂的养猪企业更是遍地皆是。饲料大佬们携巨资和上市梦想施施然而来,为缺乏动力的养猪人输入金融血液,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快速扩张。大北农、金新农等饲料企业在这方面走得顺风顺水,是极为典型的例子。
第三种,他们靠新——革新生产品种、养殖模式与营销方式。传统的养猪业之所以很难溢价,关键在于品种、养殖、营销均大同小异,无法实现品质与品牌的差异化。而部分有实力的大佬选择不走寻常路,直接打通产业链,养土猪或新品种,卖品牌肉,亦风生水起。在我看来,湛江人陈生一手打造的壹号土猪是最成功的典范,而网易老板丁磊在浙江打造的“丁家猪”也很有可能让批评者们眼前一亮。
这是一个资本为王的时代。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实在缺钱,怎么办?
窃以为只有两条路:要么,退出养殖业;要么,拿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有钱的大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