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上海的养猪场将减去50%左右,一年出栏量在100万头左右。上海本地生猪总消费量1300万头左右,如果按这个数据来看,未来上海生猪自给率在8%,而原先大概在20%,这就意味着上海市将会从通过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来解决本市九成多的猪肉供应。但这对于上海市整体的生态承载力来看,无疑是利大于弊。
分析师点评
从养殖业产业分布来看
中小养殖户被迫退出,对于大型企业,大型养殖场可谓是一次重要的机会变革。大型企业和养殖场本身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充沛的资金,完善的设备,同时也更容易得到政策的支持。与此同时,未来养殖业的门槛也会更高,小户和散户恐怕从此难以再踏入养殖业的大门。
从养殖业南北格局来看
在这次整顿中,南方地区养殖场的拆迁居多,北方的养殖力量借此机会也会增大,而南方的养殖力量也会越来越薄弱,未来北方地区将会成为南部畜禽肉蛋的主要供应地区,北肉南运的几率将会大幅度提升。
问殖户该何去何从?
上海枫泾镇新华村养猪大户李彩明拆除自己一栋栋破旧的养猪大棚后,在村里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出路——承包100多亩粮田,当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主。浙江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邢村村民傅培根的养殖场被铲平后,建起了蔬菜大棚,种上了25亩西红柿和芹菜。下一步他准备开办家庭农场。洛江区的梅岭村、永安村在畜禽养殖场拆除后,充分利用自身花卉种植优势,鼓励养殖户在拆除原地面种植绿化苗。
而一些不愿或不甘心放弃养殖的农户,只有转变和实现转型升级才能适应未来行业的变革。未来的养猪场将会为大家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走进一个现代化的养殖场,道路两旁的灌木郁郁葱葱,旁边的鱼塘水质清澈,行走其间也未能闻到明显臭味,若不是猪舍中传来的猪叫声,鸡舍里传出咯咯咯的下蛋声,还真难以发觉这是一座养殖场,甚至以后养殖场还可能成为一个景点。总之未来的养殖业一定会向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循环模式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