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储调控能力增强
预案中还提到,在猪粮比价进入红色区域时,应对猪价过低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最高可增加至25万吨。林国发对此表示,25万吨冻肉相当于全国一个月6%左右的平均需求量,储备肉上限的调高表明政府调控能力更强。
此外,新方案还提出了肉料比价指标。2012年布瑞克咨询提出猪粮比价指标,林国发表示,考虑到过去几年豆粕与玉米原料价格的比值波动加大,单纯使用猪价/玉米数值来评估生猪养殖利润,失真度偏大,另外随着中小散户使用全价料的比例增加,肉料比价用作生猪的盈亏指导更为有效。
“但无论是猪粮比还是猪料比值,均只是表示生猪大体的盈亏情况。”林国发告诉记者,生猪养殖除了饲料投入,还涉及人工、防疫及死亡损耗等。如果是外购仔猪情况,仔猪价波动对生猪养殖实际利润影响较大,因此评估生猪养殖利润还需要适度评估其他因素。
不再直接补贴企业
以前应对猪价下跌时国家会对猪肉加工企业财政贴息,养殖场直接补贴。据行业人士透露,从去年开始,国家就已暂停了直接资金补贴能繁母猪、种公猪补贴项目。芝华数据分析师袁松此前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说,猪价变化时,养殖户该怎么卖还是会怎么卖,很少会因为政府的补贴而改变存栏量,实质性调控作用不大。
今年新预案调整为“加强猪肉进口管理,鼓励猪肉及其制品出口,减少当期市场供应”,实际上是政策更为科学的变动。
新预案今年也未提及生猪活体储备项目。袁松认为,活体储量占市场总量相比冻肉收储更小,起的作用更有限,从操作层面讲,储备的活猪里真正达到上市规格体重的可能没那么多,一些猪场虽然拿了补贴,但在高价时也会暗中卖猪,如果有调用或者核查 ,完全可以从市场上、或者分公司调用活猪,有很大的操作余地,相应也没有增加市场的供应总量,也是非常容易“打折扣”的调控。
综合来看,今后的猪业政策或许是,减少调控,减少补贴,让市场自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