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随之带动了兽药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兽药产业起步较晚,研发水平及制备技术均较为落后,故兽用制剂仍以粉剂、散剂及预混剂等常规剂型为主。
因此,研制兽药新剂型、开发制剂新技术是我国兽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与此同时,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并显现出巨大潜力。笔者仅就纳米技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及研究作出论述,以期为新型兽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借鉴。
纳米制剂的作用
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纳米尺度内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体系。纳米制剂是指粒径在10~1000纳米的药物。目前常见的纳米制剂类型包括: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纳米囊和纳米球。
药物粒子纳米化后,在尺寸效应及表面效应的作用下,药物往往表现出以下与其他剂型完全不同的理化和生物学效应:
提高药物生物的利用度。药物的溶解速率与药物粒径密切相关,而药物的吸收效率又受溶解速率影响。利用纳米技术可将较大的药物颗粒转变为稳定的纳米粒子,当药物粒径达到纳米水平时,单位药物总表面积大大增加,使药物与吸收部位的有效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明显增加,从而可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
而纳米制剂的赋形剂可在消化道中起表面活性剂作用,也为纳米制剂的溶解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纳米级药物颗粒可改变膜转运机制,从而增加药物透膜性。
控释作用。纳米制剂不但可提高难溶药物的溶解速率和吸收效率,还可通过修饰其表面载体达到减慢溶出速率的目的,从而实现药物在机体中的长循环性。目前常用的纳米制剂载体包括类脂、薄膜、糖脂、亲水性凝胶等。而含药物的纳米制剂在体内随着上述载体的缓慢降解而被逐步溶出,从而使一些在体内易被快速代谢失效的药物大大减慢溶出速率,延长药效。
靶向作用。常规药物颗粒难以进入组织器官及血脑屏障。纳米级药物可透过机体内各类屏障,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其利用不同大小颗粒在人体内分布的特异性可实现被动靶向。
如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经静脉给药后大量富集于小鼠脑、肝、心、脾等部位,其中脑部药物浓度较常规剂型提高4~10倍,说明固体脂质纳米粒可通过血脑屏障。而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则可实现主动靶向,使药物到达特定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如采用铁磁性载体制备纳米粒,利用体位磁场效应可引导药物在体内定向移动和集中,从而提高局部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