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声音:全面替代抗生素 没有想象那么简单
来源:齐贝网 2015-09-02 15:43:54| 查看:次
郑诚:我同意这种说法。确实没有一种单一的产品能够替代抗生素,可以达到抗生素在预防疾病、增加饲料转化率的这种效益和效果。据我所知,个别企业采用多种添加剂的功能组合、深度加工技术,研发出无抗雏鸡料、无抗乳猪教槽料,经过一年多的饲养试验和生产应用证明,效果挺好。可以初步认为,在养殖业中采用综合措施,应用无抗饲料是可能的。
金银卡技术总监程鹏辉:我经常给下面的人举一个例子:自然状态下的野猪是没有用过任何药物的,吃到脏东西或出现疾病的时候,没有死光光,这个和它们的肠道健康有关,人为干扰因素很少。现在很多饲料里面都加了药物,甚至超量添加,导致人工饲养的生猪的肠道微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所以一旦突然细菌入侵,就容易感染疾病。这几年仔猪腹泻的确挺严重的。一些发酵的产物、益生菌类可以促进肠道菌落平衡,有利于有益菌稳定。还有就是,几种添加剂组合使用是比较有效的,比如说一些酶制剂、微生态制剂、酸化剂、中草药提取物、免疫增强剂等等,但这类产品市面上品牌很多,质量良莠不齐,需要认真选择。
广东希普总裁余忠丽:不用抗生素是为了安全,我觉得还有肉质好,是不是?希普2009年到新疆建猪场,现在一年有3万头出栏的规模。我的体会是,首先疫苗一定要做到位。然后就是,四年时间里,我们交了不少学费,一直在探索把发酵技术和产品应用到养殖板块。现在我们把玉米也发酵了一部分,像新疆的中大猪料,可以做到几乎不放豆粕,全部用棉粕发酵。种猪、小猪就不敢,还是用发酵豆粕。几年前郑老师来我们公司就讲过“细菌战是持久战”,后来又改为“细菌战是歼灭战”,实际上就是以菌治菌。
我们的做法是预防大于治疗,新疆猪场不使用消毒药,而是采取液体菌喷洒。刚开始效果不明显,但坚持两年后猪舍很干净,到了夏天很热的时候都很少苍蝇,说明场内菌落以有益菌为主。另外,猪只的饮水中还会适当添加一些乳酸菌,天天给它喝,可以把肠道调理好。如果有猪只生病,我们会采取隔离治疗。治疗好了之后,再放回去,或者直接淘汰。现在很多动物营养师、配方师关注点都落在如何缩短养殖周期。我认为随便改变动物的生长规律是要付出代价的,疫病复杂的原因可能也在此。如果人们吃的肉都没有肉味了,这样的养殖意义何在?
山东宝来利来南方总经理汪官保:我们大概在5年前提出了一套比较适合的生态养殖理论——“加三减一”。“减一”就是减掉饲料里的抗生素。“加三”有三个方面:第一,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包括饲料配方的调整;第二,天天给生猪喝乳酸菌液,这是为什么呢?到目前为止,微生态制剂中乳酸菌的抗病毒性研究依旧是个难题,因为它的含量太少,等到猪或者鸡吃进去之后,抗病毒性的效果就很低甚至没有了。第三,用生物消毒取代化药消毒。一方面对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对动物呼吸道粘膜免疫。这些做好之后,然后再加上良好的管理模式,去掉饲料里的抗生素是没有问题的。
郑成:现在中草药的作用还不明显,原因是当前中草药产品很粗糙,然后是缺乏人才。在广东也鲜有专业人士研究中草药,以前还有中兽医,但现在比较少。
广牧丰总经理郑文才:既然是中草药,就还是药,不要放到饲料里面去,不应该放到储备技术这一块。而且,中草药人用都不够,根本行不通。
黄显会:中草药首先是资源问题,这个郑总讲得很对。第二个问题,中草药的作用机理从某种程度上,必须有物质基础,现在把它提取浓缩了,长期的添加,有什么样的副作用?这些都不知道,也是有潜在的风险。
四、抗生素替代产品、技术产业化面临哪些困境?
盛广成:为什么微生态制剂等绿色添加剂没办法产业化?有一个悖论,抗生素是一个发展了很多年、很大的产业,价格也相对便宜。现在新技术刚转化出来的成果,像酵母产品、抗菌肽、免疫多糖等,普遍研究时间长、资金投入大、涉及的学科广,没有市场作为支撑,又没有国家经费扶持的话,根本就无法在市场上跟抗生素竞争,企业拿什么来进行持续投入呢?所以说这是一个悖论。我们畜牧所在抗生素替代和免疫这块做了好多年,成功开发了很多东西,但是在产业化这块的确遇到很大的挑战。
汪官保:目前大家对微生态制剂确实评价两极化,甚至认为没有效果。而且,包括微生态制剂在内的大部分添加剂,处于一个不良的竞争环境,产品良莠不齐。这也跟我们的饲料厂购买微生态制剂,往往是价格导向,不是优先考虑效果有关。其实,微生态制剂不像抗生素那样起效很快。第一是需要持续添加,不是阶段性添加,也不是有病了才添加。比如乳酸菌达不到那个量,就不能发挥效果;再就是一个补偿作用,应该多种绿色添加剂组合使用。还有,现在很多大型猪场都在提高自动化水平,发酵饲料没有办法通过这些自动化设备使用,推广起来也比较困难。
黄显会:我特别赞同张永亮院长的观点。刚才讲的抗生素替代技术储备,就两个方面,一个是综合技术,一个是单一产品技术。综合技术储备就是说如何综合提高养殖水平,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还是单一产品技术储备。大家说一些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物、免疫多糖对动物生产性能有促进功效,可以替代抗生素,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要用多少的量?很多提取物是挥发性物质,要采用什么技术来保存?还有很多的功能性蛋白,这些物质用量多少?会不会被一些酶水解掉?微生态也一样的,在高温下能够保持多少?所以说,目前的替代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个机理要搞清楚,如果搞不清楚,我觉得无法成为法规的东西来推广和运行,都只能做探索性的工作。最终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欧洲现在实行的是无抗养殖模式,相比之下,美国的养殖过程中也使用较多药物,也有饲料药物添加剂,但是规定很严格。兽医可以掌控药物的使用量,并且法规的剂量仅仅是推荐的用量。在养殖场,兽医可以提高剂量,只要能够保证食品安全就行。在中国,说抗生素减量,其实不在减不减量,核心在科学养殖、合理养殖。
另外在中国养殖还是可以考虑从两方面去发展:一个方面就是像希普这样的,走无抗的养殖模式,这些探索很好,需要鼓励;另一方面是不可能说不用就不用,面对国内巨大的肉食品需求,要提供这么多肉食产品,大规模养殖保证高产出,不用药暂时是不可能的。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