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是随着现代工业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而从中草药中衍生出来的“一门艺术”,生物碱、肽、多糖、寡糖、有机酸、萜类等等,提取是一回事、使用是另一回事,没有标准、没有参照,怎么评价?现在很多厂家也在打着替代抗生素的幌子兜售他们的植物提取物,结果呢?既缺乏足够的试验数据、又看不到明显的使用效果,昙花一现啊。
纯中药制剂:中药的作用有口皆碑,但中药和中草药也不是万能的,中药制剂贵在调理,这和西药尤其是抗生素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蛋白质、核酸的合成,损坏细胞膜的屏障功能等等)就大不一样,怎么替代?水能替代饭吗,不吃饭光喝水能坚持多久啊?很多东西并不是吃了就管用,就抗菌来讲,几乎没有比抗生素靶性更强的药物了。取消抗生素近期内是不可能的、远期内也没有把握;即使在发达国家,人家也没有完全放弃对抗生素的使用,只是人家通过官方兽医的“处方”管理来控制乱用和滥用药物而已。我们出去看到、听到、学到的都是人家的皮毛而已,其实很多时候仅仅是毛,连皮也没有摸到。中药制剂和抗生素在很大程度上是战略伙伴关系、二者的互补性远远大于其对抗性,这就是中西医药结合的价值所在。
化学药物:近几年新出现的打着替代抗生素旗号的化学类药物尤以酸化剂为代表,酸化剂能改善动物体内环境的酸碱性,使之不利于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但酸化剂绝对不能取代抗生素去杀灭体内的有害微生物,因为我们研究的是活体,酸化剂在活体内发挥作用的空间是有限的,毕竟还没酸到什么微生物都不长的程度。
如此等等,这就是抗生素的悲哀(从广义上来讲也应该包括那些人工合成的、半合成的抗菌类药物),一个对疫病防控立下汗马功劳的产品,居然成了被排斥、被取代的对象,这是抗生素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更是动物的悲哀。抗生素的作用是独特的,目前还很难找到功能和作用能完全替代抗生素的产品(就是有,也主要是依赖新的抗生素或新的抗菌类药物的升级),所以我们要冷静下来分析,制定新的方案,既要尊重抗生素的作用、又要正确地面对抗生素的副作用,同时更要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一类、二类、三类药物分类管理和使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区别使用、动物和人在防病治病中使用的抗生素也要分类和区别使用)。
抗生素是病原微生物的死对头,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对其要正确对待(而不是老想着去取代)、妥善管理(不能乱用和滥用)、准确使用(对因和对症相结合、不能盲目使用、必要的药敏试验)。走出“替代抗生素”的误区,面对疫病,我们反而坦然了许多。别再装神弄鬼地吓唬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