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广西农业农村厅发布公告,那坡县发生1起非洲猪瘟。而在邻国越南,非洲猪瘟的传播还在升级,今年以来,非洲猪瘟已造成10.8万余头生猪被毁,给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
近期多地非洲猪瘟疫情仍时有发生,稍有疏忽放松防控工作,就可能给猪场带来毁灭性打击。
那么,猪场在夏季防控非洲猪瘟存在哪些风险点?又该如何科学应对呢?
风险点1:人员流动频繁且管控不严
猪场员工家属探访、外来维修人员、饲料配送人员等流动频繁,若管控不当,易将外界的病原带入猪场。部分员工在进出场区时,可能忽视换衣、消毒等流程,增加非瘟病毒传入风险。
处理方法:
建立严格的人员进出登记制度,外来人员需提前申请并经批准后方可进入;设置专门的隔离和消毒区域,所有人员进入场区前必须更换专用衣物、鞋子,并使用雅仕康全身喷雾消毒;员工家属探访应在场外指定区域进行,禁止进入生产区;定期对员工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强化其防疫意识。
风险点2:养殖设备维护不及时
夏季高温高湿,猪场的通风设备、降温设备、饮水设备等使用频率高,若维护不及时,可能出现设备故障。例如,通风设备损坏会导致猪舍内空气流通不畅,氨气浓度升高,猪群抵抗力下降;降温设备故障则可能使猪群遭受热应激,增加发病几率。同时,设备表面若清洁不到位,也会成为病原滋生的温床。
处理方法:
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各类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零部件;每天清洁设备表面,去除污垢和残留物;在设备使用高峰期,增加检查频次,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风险点3:饲料储存不当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饲料容易吸湿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猪群食用霉变饲料后,会出现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甚至引发中毒。此外,饲料储存区域若卫生条件差,还可能吸引老鼠、昆虫等,进一步污染饲料。
处理方法:
选择通风、干燥、避光的地方作为饲料储存仓库,仓库地面应铺设防潮材料;饲料应堆放在离地面和墙壁一定距离的地方,便于通风散热;控制饲料采购量,做到先进先出,避免饲料长期存放;定期检查饲料质量,发现霉变饲料立即清理,禁止饲喂猪群;
风险点4:病死猪处理不规范
夏季病死猪腐败速度快,若处理不及时或不规范,会滋生大量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导致疫病传播。部分猪场可能存在随意丢弃病死猪或处理过程中消毒不彻底的情况,给猪场生物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处理方法:
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制度,配备专门的处理设施,如焚烧炉、化尸池等;病死猪应及时收集,放入密封容器中,运至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病原扩散;处理完病死猪后,对处理设施及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严禁将病死猪随意丢弃或出售。
风险点5:相邻猪场疫病传播
若猪场周边存在其他养殖场,且距离较近,当相邻猪场发生疫病时,病原可能通过空气、水源、人员往来等途径传入本场。尤其是在夏季,空气流通快,疫病传播的风险更高。
处理方法:
了解周边养殖场的疫病发生情况,与相邻猪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加强猪场的封闭管理,在场区周边设置隔离带,减少与外界的直接接触;密切关注周边疫情动态,一旦发现附近有疫病发生,立即采取加强消毒、限制人员和车辆进出等防控措施;必要时,可与周边猪场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做好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