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由圆环病毒引发的传染病。此病对猪的感染率颇高,主要侵袭哺乳仔猪与育肥猪。在江西丰城市某养猪场,8月份时100头育肥猪中有2头猪突然发病,历经半个月,累计有30头猪被感染,感染率高达30%,且死亡率近乎100%。该病以体温升高、便秘或下痢、咳嗽、呼吸困难、皮肤苍白、进行性消瘦直至死亡等为主要症状表现;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全身组织器官出现炎症。依据流行特点、临床检查、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病。经采用抗生素、抗菌素治疗均无效,而使用患猪圆环病毒感染的组织灭活苗进行紧急接种后,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行特点
该养猪场仅50千克以下的育肥猪感染猪圆环病毒(PCV)后发病,50千克以上的育肥猪、母猪等虽会被感染但并不发病。而且发病进程较为缓慢,发病猪中大约半数会在2-8天内死亡,其余半数猪则在衰弱状态下残存数周,几乎无康复的猪,致死率达80%-100%。猪对PCV具有较强的易感性,主要通过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
二、临床症状
患病猪体温升高,通常在40.5-41.5℃,精神萎靡不振,进食量减少或绝食,皮肤苍白,呈进行性消瘦状态,同时伴有咳嗽、呼吸频率加快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显著肿大。患病猪有的在一开始就出现下痢症状,有的则在发病后期才出现,一旦出现下痢,病猪会在1-2天内死亡。部分患病猪还可见皮肤、可视黏膜出现黄疸。
三、剖检变化
患病猪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及下颌淋巴结均肿大2-5倍,切面硬度增加,呈现均匀的白色。肾脏出现水肿、苍白现象,被膜下有白色坏死灶。肺脏肿胀,尖叶和心叶萎缩或呈肉样改变。肝脏颜色发暗、萎缩,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脾脏肿大,呈肉样变化,切面无充血表现。盲肠和结肠黏膜充血或瘀血。
四、防治及对策
该养猪场确诊感染PCV后,立即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进行两次PCV组织灭活苗紧急接种,取得了良好效果,基本控制了疾病的蔓延,同时结合使用一些抗生素、抗菌药,有效预防了继发感染。
据相关报道,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和控制猪圆环病毒病的药物。建议受威胁地区可使用组织灭活苗进行预防。一般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改善卫生环境,注重日常的防暑防寒以及驱虫灭鼠工作;强化常规猪病的预防工作,尤其要重视繁殖障碍及呼吸道综合症的预防;严格控制来访车辆、货物进入猪场,避免从疫区引进猪;严格执行猪场的消毒制度。
一、流行特点
该养猪场仅50千克以下的育肥猪感染猪圆环病毒(PCV)后发病,50千克以上的育肥猪、母猪等虽会被感染但并不发病。而且发病进程较为缓慢,发病猪中大约半数会在2-8天内死亡,其余半数猪则在衰弱状态下残存数周,几乎无康复的猪,致死率达80%-100%。猪对PCV具有较强的易感性,主要通过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
二、临床症状
患病猪体温升高,通常在40.5-41.5℃,精神萎靡不振,进食量减少或绝食,皮肤苍白,呈进行性消瘦状态,同时伴有咳嗽、呼吸频率加快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显著肿大。患病猪有的在一开始就出现下痢症状,有的则在发病后期才出现,一旦出现下痢,病猪会在1-2天内死亡。部分患病猪还可见皮肤、可视黏膜出现黄疸。
三、剖检变化
患病猪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及下颌淋巴结均肿大2-5倍,切面硬度增加,呈现均匀的白色。肾脏出现水肿、苍白现象,被膜下有白色坏死灶。肺脏肿胀,尖叶和心叶萎缩或呈肉样改变。肝脏颜色发暗、萎缩,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脾脏肿大,呈肉样变化,切面无充血表现。盲肠和结肠黏膜充血或瘀血。
四、防治及对策
该养猪场确诊感染PCV后,立即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进行两次PCV组织灭活苗紧急接种,取得了良好效果,基本控制了疾病的蔓延,同时结合使用一些抗生素、抗菌药,有效预防了继发感染。
据相关报道,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和控制猪圆环病毒病的药物。建议受威胁地区可使用组织灭活苗进行预防。一般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改善卫生环境,注重日常的防暑防寒以及驱虫灭鼠工作;强化常规猪病的预防工作,尤其要重视繁殖障碍及呼吸道综合症的预防;严格控制来访车辆、货物进入猪场,避免从疫区引进猪;严格执行猪场的消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