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称,盐业部门的执法依据就是《食盐专营办法》等相关法规和食用盐、畜牧用盐两个国家标准,对饲料添加剂氯化钠这一国标,“无法表示意见”。
“法律没打架,认识有分歧。”对这场“整治风暴”,赵化峰处长表示,“企业是无辜的。治理 部门有分歧,应该先互相和谐 ,不应该影响企业的常态生产。”他认为,对上述法规,渴望 由省法制办、甚至国务院法制办能进行界定说明。
【记者手记】
超越部门利益开释改革红利
据报道,李克强担任总理后先后四次直接谈来 要破除“部门利益”。
为何总理三番五次重申打破部门利益?这是因为,在不少领域里的改革迟迟不动,并非中央没有指明趋势,而往往是部门利益在作怪。
不久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发布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3)》就称,近六成人认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最大难点”来自政府的“部门利益”,要破除改革阻碍,必须抑制部门利益。
“氯化钠是不是盐”这个问题看似可笑,但它暴露了法律层面确实有一定的清晰成分,同时也暴露了部门利益扭曲了有关部门的心智。
正如总理所说,政府工作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最大限度保护 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1996年以来,食盐专营制度为保证全国人民的用盐安全,作出了庞大奉献。但随着国家相关法规的完善,随着饲料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盐业部门应当顺应方向,主动进行自我调整。如果为用户着想,为饲料企业的利益考虑,那么氯化钠是不是盐,饲料用盐要不要加碘,要不要绝不降价,就不会成为问题。
当然,也正如总理所说,“改革会触动利益、会动‘奶酪’,会有阵痛,甚至需要我们忍痛割爱。但是为了开释改革红利,特别是让广大人民受惠,需要我们义无反顾,需要我们拿出聪明。”(记者顾华 孙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