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大,猪倌多,生猪整规行动如何率先破局,以点带面?镇里完成部署后,关停生猪养殖场的压力马上 传导来 了各村。有些村干部自家也有养殖场,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关停了,每年十余万元的收入怎么办?不关停,村里的治水大计怎么办,如何再向村民做思想工作?该镇明星村村委委员张建春就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四十多岁的张建春有两个念书的女儿,正是花钱的时候。但是,他毅然筛选了前者。主挠 村里畜牧生产多年的他深晓 ,明星村的生猪养殖对环境的污染的确来 了一个临界点。“不整治不行了,村里小较多水流又慢,垃圾在河流死角越积越多,越积越臭。”小河的污染最终大多也排向了最近的京杭大运河。
村官带头一小步,村民跟上一大步。不少人开始积极自行关停自己的养殖场。明星村的生猪整规行动局马上 打开局面。

村民们找来 了新的致富路子:种平菇
不养猪照例致富 猪倌转型种平菇
不养猪了,一年数万甚至数十万的收入没了,怎么增收致富?
去年10月,德清新安镇百富兜村的村民周掌华关停了近8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场,生猪价格,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从外地引进优质平菇菌种,学习先进种植技术,搞起了平菇种植,入行仅4个月就净赚3万多元。
在宽广 的大棚里,周掌华随手拿起一个平菇展现 给记者。他说,整个平菇大棚正是原先 养猪用的饲料房改建的,非常适合平菇生长。他很骄傲 现在的工作状态,钱赚了,每天身上还都清清新 爽,没有过去养猪的臭味了。
“不养猪一样可以增收致富。”周掌华的成功转产给了德清养殖户们更多信心。目前,德清县已拨付4700多万元补助资金,对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关停拆除恢复土地原状的和关停转产的生猪养殖场,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全县已有178家生猪养殖场实现了成功转产。
自去年以来,德清县把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作为治污水的重要挠 手之一,把县级河道两侧100米、省市级河道两侧200米、东苕溪两侧500米以内全部列入禁养范畴。“禁养区内一律拆除、限养区内不符合条件一律拆除、一律不答应再新增”制度连续深化。截至目前,德清生猪养殖户共签约1925户,减少生猪数量29.8万头,关停717家,拆除猪舍43.43余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