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浙江之源。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连续发展,社会建设的越发深入,水环境的承担 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江南水乡,为找来 能游泳的河流觅 觅 觅觅;平原水网,不时为饮用水被污染的传闻困扰。
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了“五水共治”决策: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挠 节水。并明确提出,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为此,浙江在线反常 策划推出最美河边人系列主题报道,用文字记录那些与水有关的点滴故事,用镜头展现 人水和谐的秀美画卷。》》》浙江在线反常 策划《觅 找最美河边人》
浙江在线德清3月12日讯(记者 程永高 童晓蕾 通讯员 李剑民 实习记者 王建龙 周雪茹)3月的江南,天气慢慢 转暖,往年此时都会尤其忙碌的德清县三合乡康介山村养猪大户周德永,今年却清闲了很多。不久前,他的1000多平方米养猪场已拆除完毕,存栏的生猪也都卖掉了。“养了10年猪了,是时候为治水让路了。”
周德永的家乡德清县,位于杭嘉湖平原西部。这里山青水秀,河网纵横。京杭大运河、东苕溪穿城而过,后者是杭州主要饮用水源之一。近十年来,德清生猪养殖迅速膨胀,年生猪存栏量来 达70万头。数千名猪倌因此致富的同时,境内水系的生态安全也日益受来 其严重威逼 。
去年下旬,德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治水活动,生猪养殖整规也全面开展。根据当地计划,今年6月份前,全县生猪存栏量要压缩来 35万头以内,最初的3300养殖户缩减来 1000户以内。像周德永一样,目前德清已有717户猪倌积极关停了养殖场,1925户和政府签订了关停协议,生猪数量减少了29.8万头。
通情达理的养猪大户、积极带头的村干部、率先转型转产的养猪户,一个养猪大县的艰巨 转身,因这些最美河边人群体正步履稳健。

签了协议后,周德永处理掉了大大小小三百多头猪
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更清更美的东苕溪
德清,3月6日,中午11点,康介山村的雨又细又密。周德永的养猪场一片狼藉,来 处都是碎石堆。“等晴天了再清理,月底肯定 要复垦的。”他的猪舍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存栏300多头。去年9月签订关停协议后,他马上把大大小小的猪都卖了。
今年50多岁的周德永是村里最早一批养猪户,凭着勤劳和智慧,十年间养猪规模从2头增加 来 300多头,好年景的时候一年能有20多万元盈利润。期间,村里的养猪规模也连续扩大,数千头猪每天产生大量的排泄物,日益威逼 流经村子的东苕溪。
“也是时候该拆除了,现在养猪对环境污染确实大。”他坦言,近几年来,空气中经常飘着臭味,没有养猪的村民对此也怨声载道。
康介山村地处德清和余杭区交界,是东苕溪下游湖州段的起点。东苕溪是杭州市主城区和余杭区共计200多万人、也是余杭区唯独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去年全民治水一开始,村子所在的三合乡就投入三千多万元,对全乡的生猪养殖进行整规,从200户缩减来 8户,东苕溪水质大为好转。
那时候,周德永刚刚新建了养猪场,准备扩大规模。由于他的猪场在限养区,一开始就被请求限期拆除。刚投了不少钱的周德永一时无法接受,而且他认为生猪市场高峰很快就要来 了,届时又可以大赚一笔。经过当地各级干部耐心劝导后,他才最终想通,由抵触变为欣然接受。今年大年初一,尽管还未来 猪棚拆除的限定日期,周德永便开始联系买家卖猪。最终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处理掉了剩余的生猪。
“一下子就想通了,现在是为了生态,一切都要为治水让路。”周德永说,“要给子孙后代们留下青山绿水,更清、更美的东苕溪。”

村委委员张建春带头拆掉自家的养猪场
村官带头先迈步 村民跟上一大步
在湖州的生猪养殖版图上,德清的规模要超过50%。而在德清,乾元镇则是著名的养猪大镇,年生猪存栏量高达20万头。去年,乾元稹则提出了要在今年6月底前,生猪存栏规模控制来 6万头,保留养殖场完成整治提升,全面杜绝污水直排、超标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