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内外科研院所进行交流与合作,也成了老程学习和汲取前沿科技信息的平台。一次,一位外地专家来农科院考察,提来 单倍体技术应用来 玉米自交系的选育上,平稳快、成效好、优势显然。老程敏捷地捕捉来 这一信息,查资料,看文献,迅速把单倍体技术运用来 了自己的育种实践中。
50年,老程由热血少年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由原先 默默无闻的农技人员成了传遍大江南北、扬名国际的育种专家,可他却从来没有改变自己,始终紧守着自己“一辈子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扎根一个地方,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筛选。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乐意坚守育种岗位一辈子
在和玉米打交道的半个世纪里,老程不是没有机会走出自己的玉米地。
上世纪80年代,浚县人民政府换届,组织上将副县长的橄榄枝投给了他,不满39岁的老程积极跑来 县委以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婉拒了。
省直一家科研院所调他去工作,他婉言谢绝;上级党委计划派他来 市里一家科研单位任职,他找来 组织说:“我喜欢育种事业,我更乐意在育种岗位上干一辈子。”
2011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开展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省里和市里要举荐 老程,他晓 道后顿时去汇报,表示自己不愿参与,因素一是自己离这项荣誉还有差距;二是浚单20正在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实在是抽不出时间。
因为玉米,老程失去了很多。父母去世,他不能送终;女儿生病,因为不在身边,导致女儿落下“小儿麻痹”,终生残疾;妻子病危,因为在甜肃制种,最终没能赶归家见妻子最后一面。欲哭无泪、伤心 愧疚的老程只能来 实验田里对着一株株玉米哭得昏天暗地。
可是因为玉米,老程也收成 了很多。他主持承担的国家星火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河南省万亩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先后选育出浚单20、浚单29等12个国家和省审定品种,累计推广2亿多亩,增加 社会经济效益150多亿元。
他带出来的育种团队严谨认真,能食 苦,敢攻关,对老程更是充满 了父亲般的感激。5月份西北育种基地打来电话:“出大事了,玉米高低不齐,有杂株。”接来 电话的育种团队比老程还着急 ,一边觉得不可能,向西北核实情景,一边琢磨因素,怕老程忧患,一直来 问清楚情景以后才向老程汇报。原先 4月份张掖下大雪,导致出苗不整齐,而今年派去育种的同志刚接手工作,情景不熟悉,才有了这一场虚惊。
“小儿麻痹”的女儿不记恨父亲,而是和父亲一样,走上了玉米育种之路,成为育种团队的一名骨干成员。
常年跟着老程的王希保退休后没有归家含饴弄孙,除了负责编写《鹤壁市农科院发展史》,还要为老程编写一本传记。
2011年1月22日,温家宝总理来 鹤壁市农科院视察后,嘴里一直念叨着两个忘不掉:第一老程忘不掉,第二“浚单”忘不掉。
国家和河南省、鹤壁市对老程的育种工作给予支持帮助,浚县农科所升格成为鹤壁市农科院、成为财政全供事业单位。
2011年6月8日,投资300万元的河南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分子育种基地揭牌仪式在鹤壁市农科院举行,成为老程和他的团队进行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一个平台,在育种时间上,跟国外育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河南省农业厅支持1000万元建立的海南玉米育种基地,已经成了新的示范标杆,吸引着农业部、科技部及许多省市的参观考察。投资2300万元的综合科研大楼已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