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子行业、农产品行业,国内企业都有一个很强盛的冲动――想要限制外资进来,外资收粮、提供种子,总有人站出来驳斥。但我认为,外资在整个农业行业的比重很低,而且,中国的农户很分散,而城镇居民都渴望 食 来 高质量、安全的食品,好的外资能满足消费者一定的需求。况且,只要外资的粮食在中国生产,如果忧患粮食安全,只要中国不让出口就行了。
我们的农业应该答应外资进入。通常外资公司为农民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国内的公司所没有的。应该让农民、让消费者有更多筛选。
这一观点争辩 很猛烈 ,我想,该听谁的,一定是要看谁讲得有道理,谁代表农民、代表消费者的利益,而不能是代表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
“粮食安全问题不太大”
东方早报:那怎么评判 中国的粮食安全情景?
郑风田:改革开放来 现在,我国基本上没发生饥荒问题,这解释整体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太大,但也面临一些一些挑衅,今后来 2020年,被普遍认为是城镇化加速发展期,食品需求还会更大。
近年来我国农民种粮的生产成本快速增长、农资价格连续攀升,种粮比较效益逐年下行。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将出现 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紧约束等问题。如何保护种粮农民的主动性?答案是要多角度增加 对农业农民的支持,加大各渠道农业投入,增强农民种粮的主动性,以此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而在这些政策措施中,增加 补贴要放在首位。因为在粮价不能快速上涨的情景下,增加 补贴可以减少农民的机会成本缺失 。目前我国的城乡、工农收入差距愈拉愈大。目前农民收入的一半来自于种地,如果种粮获得的收入太低,就会影响来 我国农民收入的整体提高,导致我国工农收入愈拉愈大。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的补贴趋势是:国家要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主产区财力逐步来 达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连续 增加 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当然还要通过发展多种模式的农业科技服务,为农民种粮提供强盛的科技支持。
其实我国目前还有另外一个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那就是食品安全。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是量与质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未来在国家战略上,应该把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放在同等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