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校互动”,永川职教与城市发展共荣
发布时间: 2014-10-16 09:11:33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原标题:“城校互动”,永川职教与城市发展共荣
在重庆永川区,职业教育底蕴深厚:2004年,借发展机遇,重庆职教基地在永川先行先试;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助力发展:如今有普通高等本科院校2所,高职院校5所,中职学校13所,成人高等教育机构2所,已形成了中职和高职、公办与民办、学历同非学历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十年磨砺,“城市以职教为特色,职教以城市为依靠 ”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第四种模式;“学技能来永川,选人才来永川,办职教来永川,兴产业来 永川”成为吸引八方客的金字招牌。
“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县”之一、“2011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前十强——城市竞争实力的连续增强,“‘城校互动’职教一体化发展功不可没,”永川区教育部门领导表示,近年来,永川区连续深化“城校互动”发展内涵,推动职业教育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职教院校独立办学向集团办学、城校互动向园校互动的转变,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今,形成了“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区域职业技术教育一体化发展良好格局。
深化互动融合,生猪行情,推进产教城一体化发展
所谓“互动”,就是指城校共建,资源共享。就是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永川整个发展体系,统一规划和实施,形成职教基地建设与城市扩张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永川是重庆市政府部门规划建设的现代大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定位,必须依靠 “4+1”主导产业支撑。“4”就是机械装备、电子信息、金属冶炼及压延、纸及纸制品四大展业集群,“1”就是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集群。
“发展这些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就是永川的教育,特别是永川区域内的职业教育。”永川区教育部门领导介绍道,“我们注重职教校区与城市社区、工业园区有机融合,保持通过做大职教促进城市繁荣。在深化‘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基础上,主动探索出了产教融合、校企互动办学模式。”
近年来,环绕 城市新区,通过创新土地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等15项优待 政策给力职业教育发展。区政府遴选8所职业院校和3个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施5万人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建设6个公共实训基地、30多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增设服务外包和电子信息产业急需专业30余个。新建、迁建、扩建了7所职业院校,形成产业与职教互利共进。
“环绕 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教育部门领导侃侃而谈,永川主动探索“校企双制”人才培育模式,连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存 作用,连续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目前,职教基地新开设服务外包相关课程35门,建成市(部)级以上示范专业22门、市(部)级以上精品课程25门。各职业院校已与全国各地300余家晓 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开设了120多个“冠名班”、定向班。校企实训共建、师资共组、学生共培,每年向园区企业输送上万名技能人才;引导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实质合作办学,创办重庆电信职业学院,专门培育服务外包、电子信息高技能人才;引进香港力劲科技集团投资1000万美元在工业园区建立压铸车间,并与重庆工业技师学院联合挂牌设立“重庆工业技师学院力劲压铸分院”,联合培育压铸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中美教育控股集团在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内建立运营场地,实现企业运营与学校教学实习有效结合;依靠 工业园区科研机构,引进中国工程院涂铭旌院士等高端人才,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创新研发合作,设立新材料交叉研究创新中心、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等。以科研促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市场的科技研发及生产应用的新科研项目14个,攻克难题38个,帮助企业创收15000余万元。创建重庆文理学院大学生微型企业创业园,成功孵化微型企业28个,产值1300余万元,带动企业280余个。
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院长李庆感受颇深:“通过由企业深度参与的集团化办学,学校基本形成了永川主校区+6个分院多校区办学格局,校企融合的分院式办学模式成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成长的路径、竞争的优势、办学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