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永川配套”正逐步迈向“永川制造”迈进。数据显示,2013年,在“4+1”主导产业体系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666.6亿元,增长20.5%;规上工业增加 值实现156亿元,增长13.9%;规上工业企业达290户。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21.1亿元、72.6亿元,占比分别提高0.8、2.2个百分点;工业园区实现总产值523亿元,增长24.2%。成功授牌国家软件公共服务平台——重庆平台,西安炎兴科技等32个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项目落户永川。
深化统筹机制,优化职教一体化发展环境
走在永川工业园可以看来 ,无论是装备制造企业,还是技术加工企业,或者是外包服务企业,几乎每家工厂的大门外,都挂着“某某学校实训单位”的牌子。同时,凤凰湖工业园区已被打造成了“园校互动”示范区,园区内规划了职教发展区、实习实训区、职教创业区、产教研示范区、拓展区等5大功能区。
“把职业教育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科学布局职教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和资源效益最大化。”近年来,投入50多亿元,环绕 城市新区发展布局职教院校7所,职业院校由2006年的32所逐步优化整合为20所,职教学生增长来 2013年的11.9万人,职业教育实现了规模与内涵的同步发展。
在资源配置方面,区里加大统筹力度。完善职教基地治理 和谐 服务机制,建立健全职教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职教基地建设发展领导小组、院校协会、就业联盟、党建联席会等,搭建了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投融资、招生就业等7个公共服务平台。统筹规划使用城市和院校各类资源,共享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博物馆、锦云书院等公共文化设施,为市民有序免费开放职校6片标准足球场,4个图书馆,共享25个、近15万平方米的商教两用实训、勤工俭学实训、校内金融票据处理实训、服务外包实训、电子信息等实训基地。
“良好的职教发展环境,让职业教育焕发了青春与活力。”重庆农业机械化学校校长彭勇欣喜地说,“我们感来 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让我们身上有压力,更有责任,也让我们做职业教育的感来 有奔头。”
深化人才培育,构建立体多元的一体化人才梯队
据悉,永川职业教育每年为社会培育3万多名技能型人才,就业率已持续8年保持 在96%以上。2013年,在国家和重庆市级职业技能比赛中,该区11所学校参加了37个类别的角逐,获得40个一等奖、47个二等奖、58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正着手从技术、学科以及科研等多方面探索和企业的高层次合作。”对此,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专门聘请了信息产业方面的专家对合建机器人研究所进行相关论证。“机器人将是未来工业改革发展的又一方向”、“制造和操作机器人,这是一个不小的人力市场空白”,通过把企业生产流程移 进校园,把生产流程变成教学课堂,让企业按照自己的标准、产品的标准来设置教学标准等方式,探索高层次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我们要培育自己的人才梯队,提升学校的核心实力,促进职业教育可不断发展。”戴伟校长信心十足地说道。
与此同时,近年来,职教院校培训了一大批养殖、物业治理 、电动机修理等行业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及新生代农民工。永川职教中心等5所职业院校与卫星湖街道凤农村何埂镇、松溉镇等32个农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共建了“晚熟桂圆栽培”、“科学养猪”、“淡水养鱼”等47个产业基地,辐射周边近15万农民。据相关据统计,永川镇街、村(居)企业和产业化项目中,职教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数量之比为10∶1;近三年在该区的创业人员中,职教学生占30%,普通高校学生占18%。
立体、多元的人才结构,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连续的人才储备。
梧桐枝叶茂,引来凤凰栖。职业教育品牌成为永川区招集产业的“撒手锏”,吸引了台湾华科事业群、智伸科技、电讯盈科、万国数据等晓 名企业纷纷落户永川。2013年,职业教育拉动GDP增长18亿元,促进增加 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直接消费达24亿元以上,促进本地商贸、餐饮、旅行、交通、娱乐等三产业的发展,永川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和经济社会互相促进、连续完善的可不断发展之路,职业教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深化改革创新,倾力打造现代职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