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来 徐杰的时候,他正拿着一个小本子在据统计着猪的数量,成群的野猪哼哼乱叫着,奔跑在过道上向它们的主人闹着要食 。他穿着长筒水鞋,短袖上衣用皮带扎在西裤里,鼻梁上的一副金丝边眼镜让他显得斯文了不少。如果不是看来 他和300多头大大小小彪悍壮实的野猪在一起,很难将他跟养猪联系起来。
最近天气热了,徐杰销售野猪肉的店面也因此歇了业。然而,他并不灰心,“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现在已经看来 了曙光。”徐杰说。
一则新闻打破安逸生活
2009年的一天,一则养殖野猪致富的电视新闻打破徐杰的安逸生活,为正在多方觅 找创业路子的他打开了一扇门。经过多种资料的查找,徐杰费解来 我国东北的野猪品种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当年9月,他瞒着妻子,悄悄地从家里拿出10多万元积蓄,买归砖瓦,和家族兄弟在自家的荒地上盖起了猪舍,并从东北买归1头种猪和30多头本猪,开始了他的养猪事业。他每天早出晚回,等来 妻子发觉时,养猪场已初具雏形。
“猪买归回后,头天看起来还是好好的,可第二天就倒下了。”开始的时候,徐杰请了很多当地的兽医来诊治,但兽医对于病的诊治却说法各有不同,让他极为困惑。时间长了,经过向别人反复请教,阅读各方面的书籍,解剖尸体,发觉猪的大部分病都涌现在肺部,这时候徐杰才发觉,猪场的猪普遍唤 吸困难。野猪来自于东北,而桂林的气温湿热。如何让猪适应桂林的气温,同时对猪场相应地进行改建以创造良好的环境让猪健壮成长呢?找来 问题的根源后,徐杰恍然大悟。他同时也发觉,这些野猪来自长白山,怕热但不怕冷,冰天雪地里反而最为精神。除了怕热外,其他方面的病反而不得,反常 是本地猪容易生的一些病。
也就是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他相对全面地把握 了对来自东北长白山的野猪驯化和饲养方面的核心技术。而拥有了这些技术,不受别人控制,才可能最终拥有自己的品牌并做大做强,这是徐杰成功走出创业的第一步。
让东北野猪在桂林安了家
按照徐杰一开始的构想,在目前传统的肉猪养殖市场已经趋向饱和的情景下,如何开拓出新的潜在市场是当下养殖中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他经过调查后认为:“应该走高级绿色食品之路。”因此在饲养上,徐杰主要以米糠、豆粕、玉米和野生植物等天然饲料为主,坚定不用任何成品饲料和添加剂,以保证猪肉鲜香浓郁的原始味道。可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一样 人饲养的猪4个月左右就可以出栏,而徐杰的猪得养一年多。
如今,每天天一亮徐杰就开始围着这300多头猪忙碌。徐杰记得去年七八月,每天拌给野猪食 的料就要上千斤,每个月在猪场的花销就来 达3万多。这3年来,几乎把他多年的积蓄全部折腾进去了。按照徐杰的打算,前三四年以逐步 壮大猪场的规模为主,以后再开拓市场,形成从生产来 销售的一条产业链。去年冬天,徐杰开始在临桂县城自销野猪肉,尽管销售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但徐杰看来 了渴望 。“桂林现在还没有人做这方面的事,市场有很大空缺,解释包蕴 着很大的需求。”“至于肉的品质跟一样 的肉来 底有什么区别?其实尝过了的人是最有发言权的。”徐杰说。走高档绿色食品之路是徐杰走出异于常人的第二步。
现在在高塘村,对于徐杰的野猪养殖,村民观望的多,真正加盟参与的还没有。徐杰很清楚:“没产生效益前,很难让别人跟着你走,反常 是对养野猪而言,投入资金太多,产生效益周期太长。但当大家都没走的时候,你先行一步了,这就是机遇。要敢食 螃蟹,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按照他的下一步设想,等来 今年后半年天气转凉,火锅对菜蔬的请求增多后,便连续开拓自己的销售网络和渠道,建立销售链。然后成立一个野猪养殖合作社,和周边的农户一起养殖野猪,形成年产野猪万头以上的大产业,让自己的野猪成为本地独有的特色农产品。他还计划在家乡建造一个农家乐山庄,让各地客人来这里休闲观光,品尝这些美味、营养、保健、生态的野猪肉。他相信在农村只要找准项目,瞄准市场,同样会闯出一条致富路。
3年多的时间里,从最初的30多头小猪来 如今已经初具规模的300多头大猪小猪,猪舍也从原先 的十来间来 如今的100多间,猪场的每一步往前都融入了徐杰的辛劳和汗水。在徐杰看来,很多东西都是在连续摸索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野猪野性十足,大猪在一起很容易相互攻击,并欺负小野猪,所以小野猪必须关栏养殖,猪舍设计要小些,外场地要大些,给野猪保留足够的活动空间。在徐杰的养殖中,有一头种猪3年多时间了不产崽,“你不晓 道它在想什么?卖了吧?养了这么长时间;不卖吧?不能老养着。但它今年刚产了。所以我就想啊,要跟猪交朋友,要让它为你服务,你就要费解它,懂它。”徐杰说。
3年时间里,徐杰的体重从150斤下行至目前的120斤,但“衣带渐宽终不悔”,身材颀长而身形瘦削的他一直坚守着、探索着。
(记者景碧锋 通讯员康乔华 谢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