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猪侠快讯 > 生猪饲养技术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饲料原料价格汇总:养殖户如何走出“猪周期”怪圈?

来源: 互联网   2014-05-30 20:38:19   查看:  次

饲料原料价格汇总:养殖户如何走出“猪周期”怪圈?[/page]



  

陈健珊 绘

  “猪贱伤农”再次重现。随着猪价坚持跌势,广东江门市棠下镇养殖户陆锐明越来越焦急。“现在卖一头大猪要亏300—400元,还不算疫苗、人工等成本。照这样下去只能减栏了,不然就是个无底洞啊!”

  这一轮猪价不断归落,让“陆锐明”们始料未及。据中国生猪预警网观测,从去年12月中旬至今,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从15.45元/公斤下滑来 10.5元/公斤,降价幅度为三成左右。目前国内生猪出栏价格大多集中在每斤5.1—5.6元之间,东北、河北等地生猪价格已跌破10元/公斤大关。

  如何破解“猪周期”困局?这正成为行业、媒体和社会高度聚焦的话题。

  ●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 实习生 姚永梅

  焦点1

  根源何在?

  严重供大于求是主因

  中国生猪预警网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猪粮比价已跌至4.48∶1,持续13周低于6∶1的盈亏均衡线,持续7周处于5∶1红色预警线以下。全国自繁自养出栏头均纯利水平至深度亏损350元。

  在猪粮比价深度跌破6:1的盈亏平稳 点后,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于3月27日启动。此次收储在全国范畴内进行,共收储6.5万吨。不过,半个多月过去,生猪价格尚未涌现归升迹象。

  对于这轮生猪价格大幅归落的因素,多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产能过剩、进口猪肉影响、市场消费不振三方面使得国内生猪养殖行业遭遇来 近三年来前所未有的冰点。

  “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导致产能过剩,是这轮生猪价格暴跌的主要因素。”晓 名养猪业估量 师冯永辉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猪肉供大于求,价格自然就归落。从供给看,猪肉的产能从2011年就开始扩大,2012年越来越大,而2014年产能开释来 达顶峰;从需求看,随着居民消费升级,猪肉消费正趋于平稳,并未随着供给的增加 而上升。

  从2011年开始,国内猪价一直处于相对高位,使得此前养殖户对于行业前景看好,主动推进能繁母猪的补栏,导致去年和今年的产能大幅度拉高,目前生猪存栏量很高。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曾勇庆称,从全国来看,近期生猪的存栏数量基本保持 平稳、略有增长,并且2013年生猪疫病较为平稳,生产形势较好,生猪供应充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生猪出栏量71557万头,比2012年增加 近2000万头,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出栏量。

  “大型养殖企业是造成产量提高的主要推手。”广三保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揭扬认为,“很多上市的大型企业,通过融资进入养猪市场,连续扩大行业规模。”这些企业抗亏损能力强,一两年价格的低迷对它们影响不大,但对中小养殖企业和散户打击就比较大了。

  在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看来,生猪饲养行业遭遇“寒冬”的因素,是由于2011年肉价飞涨,使得资本进入导致产能过剩。现在行业低迷,则标志着生猪饲养行业进入了调整期。

  河南新大牧业公司总经理李常青表示,“瘦肉精”事件之后,养殖结构和以前大大不同。五六年前,规模化养殖场年出栏1万多头猪就很不错了。现在很多规模场的年出栏量都增至五六万头,养猪论坛 ,仅生猪养殖业内的上市公司就已经来 达几十家。

  焦点2

  能否破除?

  规模化有助于价格平稳

  猪价的暴涨暴跌,从长期来看受益的仅仅是部分中间环节,养殖户(企业)和消费者将最终“埋单”。如何破除“猪周期”,让猪价平缓运行?每逢价格走势尤其,这都会成为业内热议焦点。

  据据统计,2003年以来,国内生猪和猪肉价格经历了三轮显然的价格震荡,平均周期长度为30个月左右,峰值分别在2004年9月、2008年1月和2011年8月。

  专家表示,从市场规律来看,“猪周期”目前很难完全破除。造成“猪周期”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其面对价格变化时,供给并不能及时调剂 ,而是需要经历较长的养殖周期。从开始补栏/退出母猪后,一样 需要经历12个月的时间才能看来 生猪供给的变化。这个最基本的特点 决定了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或其他市场,都很难走出“猪周期”的怪圈。其他农产品(000061,股吧)涨跌周期亦同理。

  “中国有"猪周期",美国有"牛周期"。”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表示,美国人过去也跟我们一样被忽高忽低的价格所困扰,他们的主肉是牛肉,也是经常涌现“牛周期”,让美国难受数年。不过整体来看,美国的“牛周期”震荡方向是幅度愈来愈小,不断时间也愈来愈短。

  当前众多养殖户之所以敢于再赌一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跌久必涨的“猪周期”,渴望 价格高峰会在2014年如期而至。在这一轮不断的低迷行情中,过往的规律或许并不会灵验,因为“猪周期”正出现 出周期缩短、幅度减小、频率增加 的新特点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