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大量研究掩饰,人类常见的健康问题如癌症、畸形、抗药性和某些中毒现象与肉、蛋、奶中的抗生素、激素和其它合成药物的残留有关,从而促使各国纷纷立法限制和禁用抗生素、激素等添加剂在饲料中的使用。与此同时,微生态制剂以其绿色安全、无毒副作用、无残留的优点在发展绿色畜牧业、提高饲料和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生态工程、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得来 广泛应用。
据网上资料得晓 ,国外在动物饲养中直接饲用微生物的理论及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生物饲料在欧盟等许多国家已被广泛使用。除美、日外,德、法、英、荷兰、丹麦、西班牙等许多国家的猪、肉用牛、鸡、兔的饲料中以及犊牛代用乳中,亦已普遍使用这类产品。日本年微生制剂使用量在4000吨以上,使用的菌种有: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Toyoi菌、酪酸菌、乳酸杆菌、乳酸球菌等;美国年使用量在8000吨以上,西欧年销售额达4500万美元,仅法国于1991年就有50多种微生态制剂在市场上销售。我国市场上约有40种国外产品,有意大利拓大“水得宝”;美国奥特奇“利生素、益生酵母”;日本Calpis“可速必宁”;美国科·汉森“百奥美?青贮体、百奥美?强力宝”;韩国Choong Ang“克利亚”;加拿大纽茨比奥“营养素T”;韩国净土“爱家畜”;韩国第一化学“赛克灵”;瑞士百福“赐美健”;韩国韩森“百宝饲”;英波奈特“盛肥速得”;法国乐斯福“百福菌”;挪威雅来“益畜宝”;美国Prince“奥奶净”;美国西方酵母“万饲特活性酵母”;韩国微生物所“爱昵乐”;英国 Microferm“青宝II号”;韩国Eunjin国际生物“牧哥益佰”;美国国际原料“百泰 P”;法国拉曼公司“倍多喜”;泰国龙亿生化“活佳素”;韩国韩动“优福康”;韩国ELT“优福素”;巴西奥特奇“奥奇素”;韩国Eunjin“牧哥益佰”;丹麦De Danske G?rfabrikker A/S“瘤胃康、布拉迪”。另外还有台湾酪多精的“富畜美、育佳、酪多精” 等。目前国外益生素的研究多是环绕 乳酸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及一些链球菌类进行,产品多使用复合菌剂。
我国对饲用微生物的研究始于80年代,90年代已有企业进行工业化生产,产品也得来 了市场的认同。至九十年代末,全国的微生态制剂生产企业已近200家,大都是年产几百吨以下的小企业,全国年产量在5000吨左右。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和应用成效的确定,微生态制剂逐步 被人们接受,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行业的应用如火如荼,生物饲料、生物饲料添加剂、发酵豆粕、发酵蛋白原料、发酵床养猪……新产品、新技术连续出现。但即使是这样,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行业在我国依旧只能算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行业没有形成规模的领军企业,没有国家技术标准,在中国饲料添加剂网站中还找不来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专栏,据统计微生态生产企业的信息十分困难。
为了引导微生态行业健康的发展,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调研组,经过大量的工作,调查了60多家微生态制剂生产企业的现状。在这个领域中保持近十年的企业寥寥无几。山东宝来利来、广州希普、沧州华雨药业、北京好友巡天、大连祥大、广州骏泰、北京营养源、宝鸡星星协力等,这些企业为我国微生态行业的成长发展,起来 了先行者和奠基人的作用。近一、两年来,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越来越被饲料主流企业所认可,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和饲料界巨头,开始进入来 这个行业,如:国家饲料工程中心、大北农、山东六和、亚太中慧、江西正邦等,都相继推出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产品;同时更多的小企业也蜂拥进入了这个行业。这些企业大部分对生物技术不费解,没有专门人才,没有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菌种来源不清,生产工艺不达标,产品质量不平稳,夸大宣传,以低价冲击市场……造成了微生态制剂市场产品品种繁多,等级不一,产品品质标示方法各异的现象;在养殖生产中,微生态制剂产品的使用成效也不完全一致,一方面是因为某些微生态生产厂家本身存在缺陷,菌种功能差,生产水平低下,产品质量不平稳,以次充好;另一方面是由于产品本身及操作技术无标准可依,使用方法不当。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信任度。总之,由于国内没有完善的行业治理 体系,产品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菌种安全性上也缺乏评判 的依据,市场中更有投机者存在,导致了市场产品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纷乱 局面,迫切需要尽快建立行业规范,形成龙头企业,使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