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以村党支部一班人第一 合作起来,发动村民走专业合作之路,如肇州县丰乐镇的鑫农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他们又在筹办农机专业合作社,这样全村耕地将全部实现机械化、治理 集约化、销售品牌化。由于实行二次分红,使农民利益也实现了最大化。
我市支部领办型的合作社虽然不是太多,却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也促动了党风的改进。
龙头企业带动型。
这是典型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济形式。以肇州托谷小米为例:寿险公司以每斤谷子高出市场5角钱的价格订购,带动800多农户,实现5000亩谷子标准化种植。2008年公司下设合作社,摘 取基地种植、反租倒包、托付 生产的三种形式,把谷子种植范畴扩展来 了8个乡镇,面积达两万多亩。
八井子乡红蕾坚果种植合作社,是由红蕾公司带动起来的。这个公司投资3000万建了18个多功能储库和炒料加工场,拉动地方成立粘玉米种植、珍禽养殖、杂粮种植等多个专业合作社,带起了一大片。
“能人”领办型。
在总结我市专业合作社时,常用的词叫“能人办社”。这些能人中有企业家,有专家,有工商界精英,有种植和养殖大户。
这些能人各有所能,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讲德行,都是“以德立社”。如肇州县百宏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曲柏红为了把地里的玉米秆收归回,买了大型秸秆包装机,包装1亩燃油得10元,农民卖秸秆1亩收归50元。为了推广,曲柏红免费为农户收秸秆,结果白收10000亩,他花了10万元,农民收归50万元。宋健是种葡萄的专家,他办了个农民大讲堂,一年开16堂大课,每次听课者不下300人,中国养猪网,连新疆农民都来听。手机24小时开机,听说种植户发觉提子有毛病,他半夜起来打车也要赶过去解疑难,讲课、解难不收1分钱。林甸的王金昌更有大德,自己投资2000多万元,修起农田水利工程,后来屯邻要入社,来吧,先是53户,后又80多户,全屯都入了社。可他不把工程当资本去参加分配,等于社员白使。所以,农村先富起来的能人,真的成了带动农业发展的强人。
登高还需爬过“三道坎”
我市农民合作社办得很好,记者费解来 一些面临的问题:
需要有各类示范社引领。
虽然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社不少,但不规范。实践证明,如果6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治理 ,其成员收入比当地未入社农户高出10%以上。如果产品统一销售率达80%以上,商标注册来 达90%以上,生产新鲜农产品的农户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达50%以上,那么社员收入比非示范社成员收入高出20%以上。所以,示范社的引领太重要。
需要跨行业的联合。
那是在肇州县召开的座谈会上。朝阳生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立中,说来 应该用有机饲料来生产有机猪肉时,觉得有点难:“人家种植合作社追求的多产粮,所以就多施化肥,咱再用人家的苞米,就不是有机饲料。”
“咱们联合呀!”胡立中话音刚落,曲柏红接上了话茬:“你社的猪粪卖给我,生产有机玉米,专卖给你。咱来个生物循环链,不就解决了吗。”
“办专业社的联合社这是方向。”张友良说。在这方面,肇州县又走在前面。两年前,兴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农机合作社后,有了支柱产业。便以此把种植、养殖、资金、互助四个专业合作社,还有两个公司重新组合,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形成了以农机合作社为基础,以养鸡专业合作社为支撑,以蛋品深加工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还要过三道坎,主要表现在:
资金紧张贷款难
农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很多时候是年终才下来钱,所以前期投入资金紧张。柴油不能赊,种子化肥赊了也等于加利息,限制了春天生产的投入
曲柏红说:“我们的农机具不够用,贷款要抵押,而农机又抵押不上,押房子就能贷十几万元,而且手续纷杂 能跑死人,贷款真难。”
从全市来看,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社都没有形成产业链,因为建成产业链必须过资金这道坎。
缺少青壮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