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实施,这是我国在国家层面制定实施的第一部农业农村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不再无法可依,同时对中小型养殖户也提出了更高的请求。
小村里的“养殖经”
1月1日,《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下文简称《条例》)实施,这是我国在国家层面制定实施的第一部农业农村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自从去年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开《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来‘取经’的同行们就多了起来。”1月11日,山东三益公司负责人王洪棚站在三层楼高的圆柱形沼气站下说。
“岭上是现代化的畜禽养殖基地,岭腰是高耸 的厌氧沼化罐和沼气罐,岭脚有机蔬菜大棚,这就是我们的环保‘养殖经’。”
山东南部地区有养殖传统,临沂市汤头街道集沂庄村也不例外。2000年左右,头脑精明的养殖户们在村东土地并不肥美的长虹岭建起了占地150多亩的养鸡棚。
受益于此,200多家养殖户富了起来,但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让人们头疼。有村民反映,一来 雨天,鸡粪借着岭坡就冲来 了自己门口,好好的庭院臭气熏天。等来 天晴,坡上苍蝇蚊子满天飞,人被叮个包,十天半个月也好不了。
养殖户们一合计,决定找个明白人来解决环境污染。2004年,集沂庄村依靠 农业企业——山东三益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整合全村养殖专业户,在长虹岭脊背上建起生态养殖基地,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基地对蛋鸡场生产的废水和鸡的排泄物等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估,并展开了具有针对性的投资治理和循环利用。4年后,公司投资571万元,在长虹岭岭腰建成了一座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站。
“养殖基地产生的污染废物可顺着地势全部自动流入沼气站的厌氧沼化罐。”据山东三益农业科技发展公司王凤虎介绍,这个沼气站摘 用了国内处理畜禽养殖场粪便资源最先进的“CSTR”厌氧消化技术,产生的沼液成为岭下种植基地的有机肥。一套“岭上养鸡、岭腰沼气、岭脚种植”的流水线让老百姓津津乐道。
如今,三益以土地流转形式,在岭脚下集中了数百亩土地搞起了有机蔬菜种植,成片的无立柱高温大棚十分壮观。
村民王洪鹏说:“基地使用的肥料全部来自沼气站的沼液、沼渣,我们已有30多个品种的蔬菜取得了有机食品认证。”目前,沼气站日产沼气1500 立方米,年产有机肥2万吨,用于有机果蔬种植。所产沼气能为公司及周边400余农户提供生活燃气。
从无章可循来 有法可依
1月6日,全国学习贯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在山东分会场,临沂市河东区副区长管佃如听得很认真。
他在笔记中记下如下内容:《条例》是我国在国家层面制定实施的第一部农业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其颁布实施是我国农村环保领域法制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农村环保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条例》共6章44条,从畜禽养殖污染的预防、综合利用与治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规定。
会后,临沂市环境保护局河东分局和河东区畜牧局的两位负责人被管佃如叫来 了办公室。几个人谈起了前段时间接的一个信访案件。
去年9月,一场大雨冲坏了孙乾的养牛场,就在孙为“财产缺失 不少”暗自懊恼的时候,村民李莉却指责其为“杀鱼凶手”,请求赔偿。
一番口角后,孙乾才弄明白,自己的养牛场建在李莉的鱼塘边,几日大雨不仅冲坏了养殖厂的院墙,还把没来得及处理的牛粪一并冲进了鱼塘。此后的一个星期内,数万尾鱼持续不明死亡,李莉认定“都是牛粪惹的祸”。二人争执不下,便来 区信访局讨个说法。
事实费解清楚,但工作人员却发觉了一件尴尬的事情,处理这起简单的上访竟无章可循。
彼时,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上专门的农业环境保护类法律法规。畜禽养殖污染纠纷可以依循的仅有2001年原环保总局颁布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治理 办法》,但是作用有限。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个别条款虽涉及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但这些条款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显并不完善。
尽管如此,事情的处理也算圆满,经过工作人员耐心劝说,二人达成和解。孙乾负责赔偿李莉的部分缺失 ,养殖厂则被请求限期整改,动物粪便必须进行收集清运,修建防渗漏氧化塘,禽畜尿液等污水要经过储存处理后做还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