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势劲发正逢时
【 2013-06-28】 【来源: 长治日报】 【网络编辑: 蒋亚春】
“畜”势劲发正逢时———
长治规模化养殖业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徐姗
规模化:大型养殖场百舸争流
“我们公司年可生产瘦肉型良种猪25000头、优质种猪3000头,拥有现代化的标准猪舍48栋。公司生猪养殖摘 用的是全封闭治理 模式,利用现代化的电子监控系统,不进圈舍就可以把握 里面的各种情景。”长治县洁思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负责人兴高摘 烈地说道。
走进荫城镇荆圪道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整 的水泥路环绕全村,新颖别致的路灯林立两旁,一排排的大棚里种植着各种无公害绿色蔬菜,两条山沟里坐落着蓝色屋顶的房子,这是荆圪道村的集体企业洁思养殖有限公司——万头养猪场。
该养猪场严厉按照国际养猪业的标准治理 模式,实行人畜分离、微机监控和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消毒、统一治理 的措施,实现了养殖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
“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换个油盐钱”,这是过去农村畜牧养殖“副业”地位的典型写照。而今,在上党新农村,一个个像长治县洁思养殖有限公司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各县因地制宜的生态养殖模式,展现出了我市现代畜牧业的另一幅新前景。
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区,农业人口占来 全市总人口的3/4,人均耕地仅有2.2亩。如何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转移出来,同时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治理 方法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既是农业发展的历史课题,也是农业转型跨更加展面临的现实难题。上党盆地土壤、气温条件优越,种植业发达,以玉米、杂粮为主,可利用农作物秸秆、牧草、饲草饲料等资源丰富。
依靠 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全市在壮大养殖规模上大做文章,毫无折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推进畜牧业项目建设,畜牧业新增投资来 达20多亿元。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长治市强农惠农十项政策》和《长治市“十二五”畜牧业振兴规划》,各县市区也都制定出台了扶持畜牧业的优待 政策,争相吸引大企业投资,促进大项目落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去年12月份,市政府组织武乡、沁县、壶关县政府和市畜牧、财政、信用社及有关畜牧企业赴山东青岛、诸城等地考察肉鸡和生猪产业发展,从经营模式、信贷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面考察学习了兄弟省市体会。
在资金扶持方面,市县两级扶持畜牧业的资金均有显然增长,其中市级扶持畜牧业资金同比增长11%,县级扶持畜牧业资金超过5000万元,同比增长10%。长治县、襄垣、武乡、长子、郊区、沁源等县区扶持畜牧业资金分别来 达500万元以上。同时,我市主动争取中央、省级扶持项目,先后立项并实施了封山禁牧规模健康养殖,“一县一业”基地县示范园区建设,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畜禽棚圈建设,生猪养殖大县奖励,肉牛、奶牛良种冻精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七类47个畜牧项目,争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4141万元。
实施规模健康养殖工程,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提高畜产品质量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共识。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养殖场户来 达了3533个,其中存栏2000只以上蛋鸡场1832个,出栏10000只以上肉鸡养殖场151个,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335个,存栏50头以上奶牛养殖户32户,出栏100只以上肉羊养殖户1018个,出栏5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165个。
生态化:畜禽住上标准间
养猪不见猪,生火不用柴,走在武乡县涌泉乡庄头村村里的小路上,甚至连星星点点的猪粪也看不来 ,让人深感意外。
“这可不是暂时打扫的,村里啥时候都是这么洁净。”40岁出头的庄头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旺指着一条河道说:“以前,这条河就是天然猪粪池,现在,猪粪都被沼气池 ‘消化’了……”
李永旺推门走进一座开着空调的猪舍,宽广 的空间,整洁的地面,猪崽仔们正“嬉戏”着……
“以前人猪混居,猪住前半间,人住后半间,臭不可闻,来个人都无法下脚。”说起原先 养猪,李永旺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