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水产养殖业中,乌鳢(黑鱼)已成为越来越多养殖户筛选的养殖对象。但是制约单位产量,威逼 产品质量,影响不断发展,引发病害爆发等现象依旧存在。要解决这个一系列问题,关键是科技,是技术,是治理 ,是理念,正如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所提来 的核心内容—“农业科技”。同样,只有科学技术才可能让你在水产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建立农业推广体系”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又一个关键词。因此,就乌鳢人工精养过程中的一些操作,笔者用一种科学而又易懂的方式与大家交流,渴望 本文的这种表达及内容能让更多水产养殖者收益。同时解释,本文提来 的仅是乌鳢养殖过程中的要点,内容可能包含不够全面。
一、饲养前准备
    ① 池塘及水深的筛选,经过多年养殖体会可晓 ,养殖池塘面积一样 为1-3亩为宜,太大治理 不便。水深1.5-1.8m最佳,水太浅,水体的容载量较小,水太深,水体底部水温不宜升高。  
    ② 池塘及鱼体消毒,池塘在放养鱼苗前半个月要摘 取干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清塘。且要杀死或捕完陈年乌鳢,以防对幼苗造成损坏。鱼苗在放养前,体表可能会受伤,有病菌感染,所以也要消毒后下塘,即鱼体可用3%-5%的食盐水浸润10-15min,也可用15g/m³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润10分钟左右。
  ③ 苗种的筛选及投放,若是放养隔年鱼苗,养猪论坛
,可在3-4月,放养规格一样 在110-150g,长度在16-20cm的鱼苗,放养3000—5000尾。如果放养规格基本一致,下塘后则不需挑选 分养,经6-8个月的养殖,当年即可上市。若是放养当年鱼苗,可在6-7月放养30-50g,长度3-5cm的鱼苗,可放养5000—7000尾,但要经过2-3次挑选 分养,避免自相残杀,来年可以达规格上市。
    ④ 防逃及基础设施,乌鳢擅长跳跃、喜逆水流游动,因此,池塘进排水口要有防逃措施,塘四周设篱笆或网片,还需水泵、增氧机等其它设备。
二、投饲及注意事项
乌鳢为肉食性鱼类,目前人们常用小杂鱼、小虾、冰鲜鱼、畜禽的下脚料等作为饵料,据试验据统计,净增500g鱼体湿重,需要消耗2.2-2.7kg鲜杂鱼。关于投料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① 摘 用常规的“四定原则”(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每一次投料摘 用“少,多,少”的投饵方式,其作用分别是引诱鱼群食 食、形成争食场面、未饱的乌鳢连续 进食,这样有利于减少饵料的浪费,促进乌鳢平均 生长。
② 4月份后水温连续升高,乌鳢的摄食量也连续增加 ,4月-6月中旬,9月-10中旬,这两个阶段,温度相宜,乌鳢代谢较盛,投料量可占鱼重的5%-7%。在6月中旬-9月,温度较高,乌鳢代谢旺盛,但八成饱即可,太饱乌鳢会涌现食物呕吐现象,会被撑死。下表是研究人员饲喂乌鳢各个月份的投饵情景:
③ 对于养殖规模较小,或者饵料鱼易得的养殖户,可以用小杂鱼等作饲料,但对于大规模的养殖场,则最好使用配合饲料,或自配饲料。乌鳢自配饲料配方一样 是动物性饵料如鱼粉、血粉、屠宰下脚料占50%,植物性饵料如豆饼、花生饼、麦麸、玉米粉占45%-48%,骨粉占2%-5%,以及一些添加剂。总之,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38%,脂肪含量不低于8%。
三、水质的治理
水质好坏是乌鳢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是提高单产、防治病害、保证品质的基础,应视为重点治理 对象。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改善水质:
 ① 合理种植水草,下面有讲述;放养适量的鲢鳙,因为鲢鳙均为滤食性鱼类,乌鳢养殖池水易变肥,浮游生物繁育 快,鲢鳙能净化水质,同时又能获得额外收入。但鲢鳙放养的规格一定要大,否则会被乌鳢食 掉。
② 定期施用生石灰,每半个月每亩用15-20斤生石灰。由于乌鳢属于肉食性鱼类,排泄物呈酸性,生石灰可起来 中和酸碱度的作用,同时也有杀菌消毒的功用。
③ 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以加快水体底部有机物的分解,可有效防止底部病菌滋生。
④ 安装机械增氧系统,以促进水体循环、增氧,有利于分解底部甲烷、硫化氢、氨等还原性物质,可提高水体承载能力。
⑤ 定期灌注新水,以上四点对水体净化起一定作用,但仍需更新水体,可根据水体具体情景换水,无定性请求,一样 7来 10月份,为乌鳢生长旺期,换水要勤,一样 晶莹 度小于25cm必须要换水。
 四、水草的合理布置
    乌鳢属于肉食性鱼类,食量大,排泄物多,水质容易变坏,有的养殖户可能会忽略这一点。一样 认为水草应占总水面的20%左右,过少净化作用不大,过多(如右简图)水面接受光照面积减少,从而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降低水体产氧能力,也不利于水体温度的升高,且水体肥度低。应筛选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因为其吸取 水中氮磷的能力很强,能有效的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如水花生、竹叶菜、水葫芦。值得一提的是,并非养殖所有鱼类都使用这么多水草的,如滤食性鱼类(鲢、鳙)、杂食性鱼类(鲤、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