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源总经理孙绍方手中的协议显示,他将投资2亿元,将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王立安课题组的三个专利产业化。“师大的专利将帮助我们生产出食用菌功能性保健饮料和胶囊。”孙绍方说,投资虽大,但由于技术门槛高,鲜有竞争对手,利润预期颇为丰厚。“此前我们仅能简单加工速冻食用菌和罐头,年收购当地食用菌7000吨。而即将上马的保健胶囊一个项目年就可再多收食用菌3000吨。”
一个产业的壮大,最终还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紧邻北京这样一个大市场,承德曾经望而兴叹。“粗加工、低品质的农产品无法适应北京市场请求。”郑雪碧说,“产业化成为摆在承德农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实现产品向商品的惊险一跃,最终离不开科技支撑。”
“由于全面摘 用中国农大的先进标准化养殖技术和完全摆脱抗生素的高科技饲料,我们生产的‘添康’精品有机猪肉在北京卖出每公斤300多元的高价。”仅仅4年时间,起初5000万元起家的博亚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现在总资产已近3亿元。矿老板出身的博亚公司总经理杨玉锡透露:“企业能有现在的发展,全凭买断中国农大的三项专利作支撑,为此我们一共花了680万元。”这一“投资归报率”,让杨玉锡觉得“比开矿还要高”。
杨玉锡与中国农大的合作,源于滦平县为壮大养猪产业而提前进行的科技布局。滦平县科技局局长谢金良说:“养猪是县里的传统优势产业,北京市场庞大、机会显然,但要让产业对接市场,一是要品质上高端,二是实施生产标准化,这些都需要科技作支撑。”
2008年,在滦平县的大力推介和谐 下,杨玉锡与中国农大共同组建了博亚公司。为配合这一项目,滦平县出资1000多万元实施项目“三通一平”。如今,在博亚引领下,全县20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达96家,养殖规模来 达80万头,产值来 达6.6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66.29%。
借助资本的雄厚实力,通过科技实现市场对农业的请求,产业优势得以转化。目前,承德全市培养出食用菌、果品、马铃薯、蔬菜、肉鸡、生猪、肉奶牛等7大优势特色产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 达323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来 达144.8万亩,产业化经营率来 达了62%。
缺口:现代农民太缺乏计策 :完善体系广培训
产业发展回根结底要靠“人”,然而缺乏高素养农民恰恰是农业迈向现代化的一大瓶颈。近年来,中国农大、河北农大、北京林大等院校先后与承德市联合开展长短期教学培训,承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基层培训机构则充分发挥自己的“本土”优势,为县乡村“三级”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实施有针对性的深入培训。全市每年科技培训投入超过1000万元,培训农民60余万人次。
为了建立菇农技术培训的有效体制,2003年,平泉县成立了食用菌行业协会,下设19个分会,发展农民会员2万多人。以协会为载体,该县聘请专家逐级给菇农进行技术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综合技术水平。目前全县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达46%以上,食用菌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率来 达91%以上。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