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家庭农场”概念是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但实际上,在上海的松江以及武汉都有试行推广规模在100亩至150亩的粮食家庭农场。2012年末,上海松江的家庭农场已发展至1206户,武汉也培养出示范性家庭农场167家,年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那么,这些家庭农场模式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几个样本,看看人家是怎么玩的。
样本一 养猪:年收益 160万元
经营思路 用科学技术来养猪
2008年,余克敏看来 了猪肉大涨价,便想归乡搞农业。他找亲戚借了近60万元,总共投资100万元,办起了一个小型养猪场。
2010年,一场猪瘟突如其来,几百头猪3天内全部死光。为此,他晓 道了科学养猪的重要:“人不能随意进出猪舍,因为会带进去人类的病菌。”他专门来 武汉市农业学校报名学习养猪,还把全家人都培育成了合格的饲养员。
2012年,他养的200头母猪顺利产仔,育雏小猪销售一空,加上2000头存栏育雏肥猪上市,去年年收入160万元,今年分析还要多。余克敏还学会了猪粪的循环使用,建起80立方米中型沼气池及粪污处理系统。下一步,余克敏还准备开经营食宿业务的农家乐。
样本二 种粮农场:种植水稻面积 115亩,年收益 十几万元
经营思路 将生产与营销结合,走精品化、品牌化路线
今年37岁的沈万英是松江石湖荡金胜村的一名村民,归家种田前,她是一名都市白领。从2008年开始,沈万英跟着父亲一起经营家庭农场,2010年正式接替父亲,成为一名新的家庭女农场主,目前经营面积已经来 达115亩。在沈万英的家里,她拿出一份印有自己商标的大米真空包装袋,是由“万”和“英”两个字组成的一个图案,这是沈万英自己设计的。“现在不少大米品牌的商标图案都是水稻、草帽等与田间相关的元素,我想设计一个反常 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图案。”
沈万英说,目前,“万英”这个商标正在受理阶段。沈万英的目标是,打造出真正属于松江本地农民自己的品牌,将种地变成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事业。
沈万英说,通过走精品化路线,自己的年收入也翻倍了。“如果全部种植普通水稻,这115亩田一年的净收益可能也就几万元,而通过自产自销的模式,打造精品化的包装大米,现在一年的收入来 达十几万元。”
样本三 种粮+养猪:200亩农田、3亩猪场,年收益 全年种、养总收入20万元
经营思路 “种粮+养殖”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模式
在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李春风和父母一起承包了200亩农田,还治理 着占地3亩的猪场,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家庭农场主。猪场旁边的一个小小的屋子,便是李春风日日夜夜“坚守”的地方。
在李春风的农场,一眼就能看来 醒目的猪场,里面养着大约500头猪,并配有现代化的通风、降温、粪尿收集利用设施。据李春风介绍,猪场的建设都由政府方面投资,饲养治理 方式摘 用全进全出,每批次500头,每年饲养2.5批次,年出栏生猪在1300头至1400头。“我们治理 的这个猪场,每头猪的年收益平均在50元,一年养猪的收益就来 达6万元至7万元。”
据中国养猪网网友费解来 这种“种粮+养殖”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不仅给李春风一家带来了更多的收益,而且通过推行养猪粪尿还田利用,还让一部分购买肥料的费用节约了下来,种田的成本也减少了。农田的每亩收益在700元左右,全年种、养的总收入在20万元左右。
样本四:养鸡+种菜+种草莓:200亩地农场,3万只鸡,年收益 上百万元
经营思路 循环经济的利用,用有机化肥
养鸡、种菜、种草莓,36岁的陶国民的家庭农场一年收入上百万。
在他的家庭农场里,鸡舍有好几栋,养鸡3万只。地有190多亩,一眼看不来 边,用来种植水稻、蔬菜和桔树。地里还有30多个钢架大棚,种植速生菜和草莓。鸡舍和菜地之间,埋着一个6 0立方米的沼气池,原料主要是鸡粪和烂菜叶等废物。陶国民种的蔬菜和草莓,施的是现成的有机肥。每天,3万只鸡排出的大量粪便与烂菜叶混合,在沼气池里发酵成沼液,可以让190亩地食 个够,还有余外 的鸡粪出售。
陶国民算账:“如果光施复合肥,190亩地一年至少要花肥料成本20万元。而我有鸡粪做主肥,每年只用买三四万块钱复合肥搭配一下就可以了,不仅节省十六七万元成本,还是正宗农家有机肥,让菜和草莓长得好。邻近学校师生和单位员工都乐意上我这儿摘草莓,学校食堂和二级批发商也乐意买我的菜。”
近两年,陶国民的家庭农场年收入都在70万至100万元之间。
样本五: 种菜+养猪+养鱼:30亩农场,中国养猪网,年收益 50万元
经营思路 生态循环种植和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