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跌跌不休”,让养猪户为难
如何跳出“猪周期”
猪粮安天下。今年入春以来,猪肉价格一直“跌跌不休”。很多养殖户慨叹,“猪周期”又来大考了!那这一次猪价因何归落?养殖户又如何应付?如何才能跳出“猪周期”怪圈?记者来来 年生猪出栏量145万头的生猪调出大县河南内乡,一探究竟。
今年淡季反常 淡
小户忙“计生”减能猪单产,大户忙“超生”多储存生猪
这两天对于内乡的养殖户王高峰来说,能稍微松一口气,因为生猪价格终于微微上涨来 了6.8元每斤。“这样我就能少赔点了。”王高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仔猪从落地来 出栏一样 需要5个多月,食 掉500多斤饲料,近3斤饲料才能让猪长1斤肉。800元的饲料钱,加上其他费用,一头猪卖来 每斤7元才够保本。而5月猪价最低来 达了5.7元每斤,这样算下来王高峰每头猪大致亏损超过200元。目前他的猪场年出栏3000头,在内乡属于中小规模。
小户赔钱,大户也未能幸免。“这是我养猪十几年遇来 的最难的时候,分析这次低潮会不断来 九月份。”猪场年出栏生猪2万头的养猪大户张书豪判定 。由于规模较大,集约化程度较高,防疫措施相对完备,张书豪的养殖场成本压缩来 了6.8元每斤,每头猪也得赔170元左右。内乡县畜牧局副局长刘书平介绍,一方面由于供过于求,生猪的出栏价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公斤便宜了3—4元;另一方面,养殖成本又连续上涨,大小卖猪户都赔钱。一样 春节后都会迎来3个多月的传统淡季,但今年分析要更长。
猪价“跌跌不休”,职能部门、大小养殖户都在“绞尽脑汁”。内乡县畜牧局副局长齐斌告诉记者,淡季要做的工作反而更多。第一 ,淡季是养殖户及时更新能繁母猪的良机,畜牧局正加紧督促养殖场挠 住时机更新品种提升生产能力,以迎接下一个旺季。同时,挠 紧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和生产指导。面对缺失 ,大小养殖户应付起来各有各的招。为减小缺失 ,王高峰对能繁母猪实行“计划生育”,通过减少配种等措施来拉长母猪生育周期,这样单产减少,缺失 也随之减少。与之相反,在张书豪的养殖场,能繁母猪单产数量不减反增,“我就要多储存这些生猪,等价格归暖时就能赚一笔。”
“过山车”谁都坐不起
散户望“输血”撑过困难期,规模企业盼“触底”优胜劣汰
猪肉涨跌如坐“过山车”,“硬撑”的滋味谁都不好受。王高峰坦言,养了3年猪,感觉像炒股。2010年刚开始养猪时,赶上猪肉价格较高阶段,他一下子就赚了100多万元。但随着这两年肉价反复涨跌,几乎全赔了进去。去年腊月二十三,猪肉单价一度涨来 了9元以上,但王高峰考虑等等,结果一路归落,最终他的生猪以保本价卖出。而现在,王高峰的日子更伤心,一个月两三万的亏损让他几度想舍弃 养猪。
对于大户,“过山车”同样难坐。张书豪告诉记者,他的猪场之所以现在每个月亏损十几万元还硬撑着,是因为有以前几十年的积存 ,而且全部“身家”都在里面,退都根本退不起。
面对逆境,小户散户盼着各方面能够“输血”。王高峰告诉记者,现在他们这些小户散户之间谈得最多的就是“钱”。刘书平介绍,现在国家对养猪户的补贴主要有标准化养殖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作为新养殖场,王高峰的猪场可以享受标准化养殖补贴40万元,但今年补贴还没有下发。“有了这个补贴撑来 年底不成问题。”王高峰说。同时,由于猪场规模小,贷不来 款成了王高峰另一个难题。
恰恰相反,规模养殖企业却渴望 这个“低价周期”更长一点。河南牧原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饲料80万吨,繁育及养殖生猪150万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董事长秦英林说明,现在的猪价震荡对养殖大户有利,因为大户有技术、有资金、有人才、可以集约化生产,产业链也可以向上下游延伸,这样就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抗风险能力也强。而同样面对“消耗战”,一些高成本、低效率的小户散户难以支撑,不少自然筛选退出。这样的“优胜劣汰”提升了养猪业的整体水平。他举例,小户散户一个工作人员治理 几十头来 上百头生猪不等,养猪网,而牧原公司一名员工可负责万头以上生猪,技术和规模造成了人工成本的庞大差异。
跳出“猪周期”需各方努力
入行需更理性,补贴需更灵活,养猪需更专业
如何跳出“猪周期”?
王高峰坦言,自己最初养猪纯属“跟风”,对整个行业没有很深入的费解,入了行才发觉养猪是门“大学问”。而像王高峰一样“跟风”的养殖户还不在少数。作为一个专心养猪21年,边养猪边钻研的企业带头人,秦英林认为,市场就像一个金字塔,小户散户虽然多但却处在金字塔底部,虽然可以得来 一些猪市信息,但对于生猪的存栏量及实时猪肉价格走势仍难以把握,养猪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刘书平介绍,针对猪价这种规律性剧烈震荡,畜牧局正努力尽快建起包括生猪存栏量、肉价实时观测在内的信息系统,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