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月猪价涌现尤其上涨以来,6月猪价进入了波动期,并保持 弱势,猪料比持续第23周处于4.4:1的盈亏平稳 线以下。2014年第24周全国自繁自养出栏头均纯利水平至深度亏损。本文将探讨我国生猪市场近段时间市场变化以及规避计策 。
一、生猪市场基本行情及问题产生因素
(一)生猪价格保持 弱势。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11日,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为13.35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行0.37%。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为2.46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82;猪粮比价为5.43:1,比前一周下行1.09%。
1、生猪产能过剩。受2011年、2012年生猪养殖收益较为丰厚的刺激影响,各地连续新建、扩建养殖场,同时各养殖场均满“负荷”或超“负荷”饲养运营,生猪产能迅速提升,原有的供应偏紧的格局快速演化成供大于需的产能过剩局面,致使生猪价格不断下滑并长时间低位徘徊。这是引起目前生猪价格大幅下行的内在主因。
2、社会需求疲软。随着气候的归升,市场生猪需求本已进入淡季。再加上受国内经济下降、餐饮业经营下跌以及居民饮食结构改变等原因的影响,生猪终端消费需求相对疲软。这是引起目前生猪价格大幅下行的外在主因。
3、政策利好未现。国家虽然今年已经实施了两轮收购储备肉,第二次收储对市场信心的提拔显然,但依然未能使养殖户摆脱亏损的窘境。
(二)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受饲料成本、治理 成本、人工费用等原因的综合影响,生猪养殖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较好生产成绩的猪场每生产一头标准生猪(100公斤)需投资费用1340元,中小规模猪场投资费用更高。从市场发展态势来看,这种高额投资运营的现状短时间内仍将延续。生猪养殖成本主要由饲料成本、仔猪成本、经营治理 成本、人工费用等构成。近期,浓缩料价格虽然下跌显然,但玉米、小麦等价格依旧高位运行,再加上仔猪费用的增加 及人工费用的快速上涨,直接导致生猪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三)养殖收益大幅缩减。生猪养殖收益取决于生猪价格的高低和生猪养殖成本的大小,在生猪价格不断大幅下滑,养殖成本连续增加 的条件下,养殖户的养殖收益必将随之大幅缩减。从目前市场发展的态势来看,若生猪价格不断低位徘徊、甚至小幅下滑,养殖户进一步亏损的状况将无法扭转。
三、生猪养殖户搞好自身经营的应付措施及建议
面对目前生猪价格不断归落、养殖户连续亏损的严肃 局面,养殖户们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冷静估量 ,动摇信心。在深刻领会“猪周期”规律的基础上,养殖户们应及时总结自身在以往生产过程中的成功体会和失败教训,认真估量 眼前的市场行情及产生这一行情的背景条件,准确评估自身从事生猪养殖的优势和不足,并凭借自身的养殖体会主动猜测 下一步的市场行情,从而主动规避自身养殖亏损的进一步扩大。
二是沉着应付,合理安排。在认真估量 眼前的市场行情和准确猜测 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养殖户们应针对“2014年生猪价格将不断在下降通道内缓慢震荡运行”的特点,沉着应付目前的现状,合理安排自身的生产养殖,规避自身养殖亏损的进一步扩大。其一要树立“向效率要效益”的宗旨观念,摘 取“宜守不宜攻”的养殖策略,根据自身的生产养殖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适时缩减生产规模,坚定取缔“以规模求效益”的思维方式,坚定杜绝不适时宜地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的错误行为。二要适时调整生猪养殖品种,及时剔除 老弱病残的能繁母猪和后备母猪,合理搭配肥、青、小生猪的养殖结构等,尽力优化养殖等级,主动提高生产效率。三要审慎裁撤富余人员、降低生猪养殖病亡率、适时出栏育肥生猪等,连续降低养殖成本。
三是严守规范,精心治理 。在严厉遵从生猪养殖业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养殖户们应认识来 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是强化生产治理 ,提高生产效率。故应根据自身养殖的实际情景,在养殖操作规范的指导下,主动合理安排生产、筛选优良品种、科学搭配饲料、健全防疫保证 等,连续提高生产效率,使养殖成本进一步减少,从而避免自身养殖亏损的进一步扩大,而并非是随意消减饲料成本、过度裁减人员、降低保健费用等。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事倍功半、劳而无益。
四是主动筹划,谋求发展。养殖户们应根据“猪周期”规律的运行特点 、结合目前市场行情的现状,在准确猜测 未来行情的基础上,及时合理安排、管好自身的生产养殖,并主动筹划未来发展,力争使自己踏准市场节奏,把握住未来行情发展,使自身的养殖业在现今条件下“少赔”,在未来行情中“大赚”,用未来的“大赚”来补偿 目前的“少赔”,以长远的盈余来对冲现阶段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