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业是农业基础性产业之一,它不仅关联着种植业、饲料加工业等六个环节、13个生产行业的经营运行,还涉及来 广大人民群众“菜篮子”的切身利益,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故对避免养殖户亏损进一步扩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要主动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向社会发布养殖业各生产要素的价格震荡、市场供需情景等,正确引导养殖户有计划、有目的地从事生猪养殖生产。
二要主动开展并连续加大养殖技能培训力度,以提高养殖户的生产技能水平,真正增强养殖户抵御灾害的能力。
三要主动提升养殖等级。要加大生猪养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主动推广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和搭建“农超对接”活动平台,鼓励 养殖户们实现自繁、自养、自销等“一条龙”生产经营。
四要建立健全生猪市场预警调控机制,及时提供市场预警,有效调控生猪市场的供需平稳 ,严防价格再次大落。
二、养殖户生产经营现状及其错误行为产生根源
(一)养殖户生产经营现状
面对生猪价格不断归落、养殖户自身连续亏损的局面,部分养殖户由于心理准备不足,败兴、悲观、恐慌的情绪油然而生,并对自身的养殖前景开始发生坚毅,为了缩减养殖投资、降低养殖成本,有的摘 取有悖于养殖操作规范的手段来消极应付,有的实施“断代饲养”的方法来尽力 预防 ,有的甚至通过“斩仓出局”的办法来强行阻止,这些错误的方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扭转养殖亏损,还有可能招致亏损的进一步恶化。其具体表现是:
1、消减饲料成本。生猪饲料是按照生猪的生长特点,依照一定的配方请求科学配制而成的一种混合饲料,是生猪快速生长的基础,其费用几乎占生猪养殖总成本的50%~60%。个别养殖户错误的认为,降低饲料费用是降低养殖成本的主要途径,从而不顾自身所饲养生猪的生长特点,随意购买廉价饲料或改变饲料配方配制饲料,以图降低自身的饲料价格和饲养费用成本。其结果是延缓生猪生长速度,降低了设备利用率,加大了人工成本。
2、过度裁减人员。技术熟练 的饲养人员是养殖场搞好生猪养殖的关键,其人工费用几乎占生猪养殖总成本的25%~35%。个别养殖户不顾自身养殖场的实际需要,随意大幅裁减技术饲养人员,力图降低人工费用成本。其结果是造成养殖场治理 纷乱 ,生猪生长减缓,疫病连续蔓延。
3、降低保健费用。生猪防疫保健是生猪健康成长的主要保证 ,其费用是生猪治理 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几乎占生猪养殖总成本的12%。个别养殖户为降低养殖治理 成本,盲目的降低或舍弃 生猪防疫标准,对待疫情迹象不器重,甚至对待患病生猪少治疗或不治疗。其结果是提高了生猪养殖风险,加大了生猪的患病、死亡率。
4、有意挈 延出栏。根据生猪在成长期生长最快的生理特性,一样 在体重来 达100公斤左右时应及时出栏,否则会影响育肥期的日增重、料肉比等。个别养殖户因生猪价格的归落而不顾生猪的生长特性,在育肥出栏之际惜售心理严重,随意延长出栏时间。其结果是生猪价格进一步下探,饲料成本、治理 成本和人工费用又连续增加 。
5、随意剔除 母猪。能繁母猪、后备母猪是养殖场赖以发展的基础,培养一个优良的能繁母猪不仅时间周期长,而且成本费用高。个别养殖户为降低眼前养殖成本,对待能繁母猪和后备母猪不分优劣好坏,不顾未来发展,按照“一刀切”的办法予以剔除 。其结果是表面上看似减少了母猪的饲养成本,但以前培养能繁母猪、后备母猪的昂贵成本将付之东流,并为今后的养殖生产埋下隐患。
6、舍弃 小猪饲养。个别养殖户为补偿 育肥生猪的养殖成本,实施“断代饲养”的办法,生猪价格,即将所有繁育 的小猪出栏转卖。其结果是后期市场行情一旦好转,自己养殖场已无出栏的育肥生猪,前期亏损无法补偿 。
7、集中抛售弃养。个别养殖户为避免养殖亏损的进一步扩大,按照“斩仓出局”的办法,不顾目前生猪、仔猪、母猪价格正处于“低谷”的实际情景,将自己养殖场不论大小的所有生猪、仔猪、母猪均全部“清场”抛售。其结果是连续加大且无法补偿 前期亏损的养殖成本。
(二)养殖户上述错误行为产生的根源
1、对“猪周期”规律认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