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功坦陈:“猪价走低,对我有影响,但还能承担 。春节以来,利润比去年同期减少20%左右,每头猪少挣200元左右。我的养殖规模大,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强些。”在养猪场户纷纷处理母猪的情景下,程功最近扩充了100多头母猪。为了应付猪价震荡,他用生产葡萄糖的下脚料、青饲料等替代玉米饲料,降低饲养成本;同时,加强防疫,把死亡率降至最低。他养的猪50%销往上海等城市,每公斤比在本地销售贵不少。
谭善杰认为,在生猪市场行情低迷情况下,规模养殖场户要及时调整存栏生猪种群结构。剔除 低产母猪,适时出栏大体重育肥猪,适当压缩和控制育肥猪数量,选留或更新优质高产母猪,以备市场复苏时尽快投入生产。
谭善杰建议,国家应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对10~30头母猪或存栏200~300头的养殖户,给予适当补贴;支持生猪规模化养殖,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对环保养猪技术,按发酵床面积和存栏规模给予补助。同时,加强对生猪供应形势、价格变化的观测和猜测 预警,多渠道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养殖场户估量 市场走势,减少宰杀母猪和集中抛售育肥猪带来的缺失 。
程功建议,对于中小型养殖场来说,在猪价的低谷期可以扩大母猪群,为将来的猪价反弹做准备。中小型养殖场应该以“小”“精”为主,剔除 劣质品种,养高品质的猪。国内有的养殖场,猪的数量并不多,但品质高,在这次价格震荡中没受什么影响。对于散户来说,扩群要谨慎,不要盲目等行情归升,如果育肥猪长来 200斤迟迟不卖,养殖成本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