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生猪市场整体出现 前弱后强的方向,年初受供应增加 的影响,生猪价格不断出现 下滑,下半年受冻肉收储和季节性消费影响,生猪价格涌现反弹。2011年猪价在成本上升和存栏下行等原因的影响下,可能连续 保持 高位运行。
近期生猪价格保持 上涨态势,生猪养殖纯利将坚持在较好水平。随着春节越来越近,分析生猪价格还有上扬空间。2011年春节之后,生猪产业将再次步入下降通道。由于当前能繁母猪数量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上半年生猪产业发展情景可能较2010年上半年有所改善。
一、生猪价格
进入2010年后,终端市场消费不振,生猪价格接连下挫,成本压力却日渐深重。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生猪价格一路下滑,由年初12.14元/kg归落至 9.0元/kg,跌幅达25.86%,而去年同期归落幅度为16.35%。猪粮比价持续9周低于6:1的盈亏平稳 点,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防止生猪价格过度归落调控预案》启动了中央冻肉收储,以平稳生猪市场价格,4月2日,遭受严重旱灾的云南省率先启动了冻肉储备程序。第二季度我国生猪价格窄幅波动,一直保持 低迷的态势,由三月末的9.29元/kg上涨至10.45元/kg,跌幅达12.49%。猪粮比价大部分均在5:1以下。第三季度我国生猪价格前一个月大幅上涨,之后一直保持 窄幅波动状态,基本都在12.40~12.50元/kg左右徘徊。猪粮比价由5.5:1上涨来 6.28:1。第四季度迎来2010年的第二次大涨,来 11月中旬开始慢慢归落。
生猪价格归落的主要因素是阶段性的供求失衡。从全国来看,生猪养殖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而且去年底以来,生猪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肃 ,加上节后进入猪肉消费淡季,加剧了生猪价格的归落。不过在当前生猪价格低迷、疫情影响的情景下,部分散养户不仅提前出栏、集中出栏,而且补栏主动性显然不如去年同期,目前生猪的存栏已经有所减少。下半年节日多,加上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国际性盛会的召开将增加 猪肉的消费,促使生猪供求从过剩转向相对平稳 。
针对生猪价格不断归落、亏损面扩大、农民养殖主动性不高等问题,农业部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市场调控,防止猪贱伤农,促进生猪生产不断稳固 发展。适时启动对国家确定的生猪调出大县养殖户(场)能繁母猪的暂时饲养补贴。政策密集出台,加速了我国冻肉储备的进程,从而有效地缓解了生猪价格的归落幅度。
二、生猪养殖效益
依据当前生猪市场价格,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已启动五次“冻肉储备”。 据锐奇数据中心据统计,如图2所示,全国猪粮比在第二季度只有三周是高于5:1,在黄色区域,价格中度归落;其余9周均低于5:1,在红色区域,价格重度归落,处于严重亏损状况。 从第三季度开始逐步 好转在5:1之上,从7月中下旬开始进入绿色通道坚持纯利水平。
国家分五批启动冻肉储备,蓄水效应得以体现
第一次收储:
 2010年4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公布竞价收储2010年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此前,商务部已在云南、广西等旱灾地区定向收储了部分中央储备冻猪肉。
第二次收储:
 2010年4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公布竞价收储今年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以充分发挥中央储备的调剂 作用,连续 平稳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切实保护生猪养殖户的生产主动性。
第三次收储:
 2010年5月20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公布竞价收储今年第三批中央储备冻猪肉,以充分发挥中央储备的调剂 作用,平稳国内生猪市场价格,保护生猪养殖户利益。
此次收储连续 摘 用公布电子竞价方式进行,屠宰加工企业参与热情高,竞价主动,共有 92家企业参加竞标,最终有50家企业竞卖成功。收储库点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河北、河南、四川、福建、吉林等12个地区。
第四次收储:
 2010年6月2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公布竞价收储今年第四批中央储备冻猪肉,以切实发挥中央储备的调剂 作用,平稳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和生猪生产,保护生猪养殖户利益。
此次收储仍摘 用公布电子竞价方式进行,共有120家企业参加竞标,其中有69家企业竞卖成功。收储库点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湖南、江苏、四川、河北、辽宁、黑龙江等14个地区。下一步,商务部将连续 密切跟踪生猪市场形势变化,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和生猪市场调控工作,促进生猪市场平稳发展。
第五次收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