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6月30日会同财政部、发改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公布竞价收储今年第五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此次收储仍摘 用公布电子竞价方式进行,共有131家企业参加竞标,其中有53家企业竞卖成功。
全国猪肉价格、仔猪价格走势基本与生猪价格大体相同,随着生猪价格波动而调整。2010年全国猪肉均价为16.41元/kg,仔猪均价为11.20元/kg。猪肉价格是反映市场活跃度的主要指标,猪肉价格的上涨缓慢,从侧面反映当前终端消费市场疲软。
三、生猪养殖户比重
 2010 上半年,生猪价格不断下滑,部分地区生猪养殖亏损严重,养猪户比重不断减少至较低水平。随着三季度以来生猪价格的归升,生猪市场快速恢复,养殖户信心增加 ,生猪养殖户比重完结不断走低的方向,涌现持续归升,但是比起2010年同期水平要低很多。
四、生猪存出栏情景
 2010年全年全国生猪存栏量累计534520万头,同比2009年减少2.52%;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累计56750万头,同比2009年减少3.30%。
 2010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不断低迷,加上疫病、低温灾害等原因影响,养殖户补栏主动性不高,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数量不断减少,生猪市场供求矛盾得来 一定程度缓解。
根据观测情景估量 ,当前生猪养殖行业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虽然近期生猪存栏有所增加 ,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加上能繁母猪数量保持 下行方向且连续创2009年以来新低;二是当前玉米等饲料价格仍保持 高位,生猪养殖面临较大成本压力。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计策 建议:一是加强市场观测及预警体系建设,密切关注养殖成本收益情景,养猪网,确保产业平稳发展;二是开展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专题调查,摸清其变动方向,确保2011年上半年生猪产业平稳发展。
五、育肥猪结构
 1月份中猪比重和大猪比重下行,仔猪比重上升。因为春节的临近,猪肉消费需求进入高峰期,生猪价格保持 高位,养殖户趁机主动出栏,是大猪比重下行的主要因素。2-4月份中猪的比重上升,是因为春节过后,猪肉消费需求大幅减少,生猪价格不断下滑,为避免亏损,养殖户集中出栏,同时补栏主动性不高,是导致当前中猪比重下行的主要因素。预案出台后,生猪价格有所归升,养殖户对后市预期较为乐观,补栏主动性有所提高,是仔猪比重增加 的主要因素。4-5月份仔猪比重上升,4月、5月是国庆、中秋期间出栏生猪的补栏高峰,养殖户对“双节”期间市场预期较为乐观,补栏主动性显然提高,这批补栏生猪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是当前仔猪比重不断归升的主要因素。6-10月份,前批补栏生猪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所以比重快速归升。11-12月是猪肉消费旺季,加上元旦和春节临近,生猪价格涨势显然,养猪户惜售心理增强,存在一定的压栏现象,是近两月大猪比重增加 的主要因素。
六、疫情
从2009年以来,中国生猪口蹄疫疫病影响加重。2009年底-2010年初的口蹄疫疫病影响来 了华北地区的河南、河北、山东等生猪主产区,并造成猪价的不断归落以及之后的快速上涨。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国内口蹄疫疫病影响将显著高于去年。第一 是疫情反复发作,反常 是今年11月份中国生猪养殖第一大省四川省涌现了该省今年的第四次口蹄疫疫情;其次是疫情影响范畴扩大,从南来 北的养猪主产区均涌现口蹄疫疫情,包括东北、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江苏、湖南、四川、广东。
加上今年冬季整体气候偏高,但部分时间局部地区涌现大幅度降温天气,而且降水偏少,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只抗击力和提高病毒传播速度。
当前的疫病已经促使部分地区以低于市场价格30%的价格抛售所养生猪,再考虑来 由此导致母猪生产能力的缺失 ,不排除2011年第二季度猪价涌现大幅反弹。
疫病多次涌现,导致生猪出栏匮乏。今年以来我国猪病发作依然较为多次,且范畴较为广泛。猪病主要以口蹄疫、混合高热、蓝耳病等疾病为主,涉及范畴除了西北及东南沿海等地外,全国多数地区都有零散发作。发病特点为多种疾病混合发作,使得治疗难度加大,有效性降低。导致今年上半年我国无害处理数量,同比增加 33%。同时隐性病毒携带和免疫空白猪的存在较多,这些都有可能再次引发疫情。 以下疫情数据来源于农业部。
七、后期操作指南
 2011年春节之后,生猪产业将再次步入下降通道。由于当前能繁母猪数量处于较低水平,明年上半年生猪产业发展情景可能较今年上半年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