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传统的养殖模式是单家独户地分散养殖,养殖效益低。怎样找来 一条符合实际的生猪养殖路子?通过调查估量 后认为,只有适度规模养殖才是丘区养殖业发展的可行之路。
规模养殖需要庞大投入,还要承担来自防疫、价格震荡等方面的风险,怎样才能让农民敢于扩大规模?梓潼县探索出了三种养殖模式。在靠近加工企业的地区,建立了“加工企业+养殖园区+合作社+农户”的“加工企业带动型”模式;在靠近养殖企业的地区,形成了“养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企业引领型”模式;在不具备以上两种条件的地区,形成了“养殖大户+合作社+大户”的 “养殖大户联合型”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中,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发挥了重要作用。
龙头企业推动了标准化养殖。长林公司、旺达公司、铁骑力士公司规划了养殖小区,把分散的养殖户吸引来 养殖小区里,实行了仔猪供应、饲料供应和技术、防疫、保险、销售统一治理 。
合作社把分散的养殖户联为一体。梓潼县已经建立了8个生猪养殖合作社,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全部被纳入了生猪养殖合作社,合作社代表农户与龙头企业、银行对接,还邀请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使“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
养殖大户发挥了综合示范作用。养殖大户既是龙头企业的“下线”,又是分散养殖户的“上线”,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将标准化养殖的理念、技术传播给了分散的农户。
这样以来,分散的养殖户被纳入了养猪产业链,养猪如同生产工业品,农民如同工人,只需要严厉地按照技术标准去做,大大提高了抗御风险的能力。(完)(绵阳日报/记者 皇甫玉蓉 李永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