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超高代无序杂交能繁母猪存栏量过大。绝大部分养猪场户目前并没有完全认识到先进的科学养猪技术,特别是种猪选择对提高养猪生产力水平,增加养猪收益所具有的深层次涵义。据年报统计,2009年全省能繁母猪存栏约124.1万头,其中70%以上为无序杂交母猪,其繁育的商品猪杂交优势率降低,市场售价也不高。建设配套完善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增加二元(父母代)母猪生产供给,逐步淘汰和更新现有能繁母猪,较大幅度地提高养猪生产收益,是十分重要的。
3.3 养猪大场大户技术力量薄弱,急需培训提高。如前所述,全省规模化养猪比重偏低,尤其是年生产出栏万头以上或年出栏20~30万头的大型养猪企业并不是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造成如此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技术力量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技术力量不足,猪场表现出来的技术问题比比皆是。按照陕西“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规划,3年内,列入大县建设的县,每县至少要建60~70个万头村,每村须建1个600头商品仔猪繁育场,而能够独立承担此类猪场生产技术与管理的人员在省内不是很多。除了引进专门人才以及支持和鼓励行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领办、代管猪场以外,培训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列入议事日程,配套开展起来,以适应生产需要。
4 对策思路
4.1 发展方向明确,政策持续稳定。陕西持续稳定地发展养猪业是必须的,而且按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然要走专业化、规模化之路,因此,要坚定不移的将规模化养猪作为长期奋斗目标和任务,并以此制定我们的发展政策,保持连续性,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十分注重扶持那些有发展前途的大场、大户和企业集团。一个年出栏30万头以上的企业,往往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省份的养猪发展,它们熟悉市场,了解市场,成规模,标准化,示范带动作用极强,一个养猪强省,如无几个这样成功运作的养猪集团,发展则会十分艰难。
4.2 切实搞好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利用